向字详情
向
向字概述
〔向〕字拼音是(xiàng),部首是口部,总笔画是6画。
〔向〕字是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“丿、冋”或“𰃦、口”,五行属水。
〔向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从宀( mián ),从口。“宀”表示房屋,甲骨文中像屋墙,有窗户之形。本义是朝北开的窗户。
〔向〕字仓颉码是HBR,五笔是TMKD,四角号码是27220,郑码是NLJ,中文电码是0686,区位码是4782。
〔向〕字的UNICODE是U+5411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1521,UTF-32:00005411,UTF-8:E5 90 91。
〔向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480,属常用字。
〔向〕字反义词是背,异体字是嚮、曏、鄉、𡩉、𤖽、𤖾、𥥩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
武英殿刻本: 第409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76頁,第4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04頁,第3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許亮切,音蠁。《說文》:北出牖也,从宀、从口。【註】牖所以通人气,故从口。《玉篇》:窻也。《詩・豳風》:塞向墐戸。【傳】北出牖也。【疏】〈士虞禮〉註云:嚮牖一名也。北爲寒之備,不塞南窻,故云北出牖也。《廣韻》:嚮與向通用。《集韻》亦作𤖽,《正韻》亦作鄕。《禮・明堂位》:刮楹、達鄕。〇【按】〈明堂位〉〔註〕:鄕謂夾戸窻也,每室八窻,爲四達,則凡牖皆名鄕,不獨北出牖矣。
义又,《廣韻》:對也。《戰國策》:西向事秦。《莊子・秋水篇》:望洋向若而嘆。
义又,或作嚮。《易・說卦》:嚮明而治。
义亦作鄕。《禮・明堂位》:南鄕而立。
音又,《集韻》:趣也。
义又,《韻會》:救也。
义又,昔也。《莊子・寓言篇》:若向也俯,而今也仰。
义亦通作鄕。《論語》:鄕也,吾見於夫子而問知。
音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式亮切,音餉。《廣韻》:姓也。《左傳・成五年》:諸侯謀復會,宋公使向爲人辭以子靈之難。【釋文】向,舒亮反。
义又,《玉篇》:地名。《詩・小雅》:皇父孔聖,作都于向。【註】向在東都畿內,今孟州河陽縣。《左傳・隱十一年》:王與鄭人向。【註】軹縣西有地名向上。〈襄十一年〉:諸侯會于北林,師于向。【註】在𩒛川長社縣東北。《後漢・郡國志》:𩒛川郡有向鄕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國名。《春秋・隱二年》:莒人入向。【註】向,小國也,譙國龍亢縣東南有向城。《史記》,褚少孫補〈三皇紀〉:怡、向、申、莒,皆姜姓之後,漢爲縣。《前漢・地理志》:沛郡向縣。【註】向,故國,姜姓,炎帝後。
音又,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𡘋許兩切,音嚮。《集韻》:人字。《左傳・襄十一年》:晉侯使叔肹吿于諸侯。【註】叔肹,叔向也。【釋文】向,許文反。《前漢・𠛬法志》作叔嚮,顏師古音許兩反。
音又,《正韻》:古文嚮字。註詳十六畫。
卷目:考證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
愛日堂藏本: 第90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41頁,第4字
《左傳・襄十一年》晉侯使叔肹告于諸侯。〔註〕叔肹,叔向也。
謹照原文兩肹字𠀤改肸。
注解
〔向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。
〔向〕字拼音是xiàng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𰃦、口、;、㇒、冋。
〔向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从宀( mián ),从口。“宀”表示房屋,甲骨文中像屋墙,有窗户之形。本义是朝北开的窗户。
〔向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xiàng] ⑴ 对着,朝着,与“背”相对⑵ 目标,意志所趋⑶ 偏袒,袒护⑷ 近,临⑸ 从前⑹ 从开始到现在⑺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七下反切許諒切頁碼第239頁,第21字續丁孫
向
北出牖也。从宀从口。《詩》曰:「塞向墐戶。」
鉉注徐鍇曰:「牖所以通人气,故从口。」
附注徐灝注箋:「古者前堂後室,室之前為牖,後為向,故曰北出牖……象形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四反切許丈反頁碼第612頁,第3行,第2字述
北岀牖也。從口,從宀。《詩》曰:「塞向墐戶。」
鍇注臣鍇按:《豳七月》詩也。塞向,避北風也。窗所以通人气,故從口,會意也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七下反切許諒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1350頁,第1字許惟賢第591頁,第6字
北出牖也。
段注《豳風》。塞向墐戶。毛曰:向,北出牖也。按《士虞禮》。祝啓牖鄉。注云:鄉,牖一名。《明堂位》達鄉注云:鄉,牖屬。是渾言不別。毛公以在冬日可塞。故定爲北出者。引伸爲向背字。經傳皆假鄉爲之。
从宀。从口。
段注口舊作口。按㐭下曰:从口。中有戶牖。是皆从囗象形也。今正。許諒切。十部。
詩曰:塞向墐戶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向背之向當作鄉。
向背=鄉。
向背字當作鄉。
白话解释
向,朝北开的窗子。字形采用“宀、口”会义。《诗经》有诗句唱道:“塞住朝北的窗子,用泥糊住透风的门缝。”
嚮《集韵 • 漾韵》:鄉,面也。或从向。
字形解说
從甲骨文到楷書,字形大都是從宀,表示房屋;從口,表示向北的窗口。戰國文字房屋的宀字訛變為、
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
向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468頁,第10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597頁,第8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459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299頁,第10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287頁,第5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037頁,第2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768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3720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524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84頁,第16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295頁,第5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2429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7404頁【補遺】第17108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3549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630頁【崇文】第2517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969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590頁,第1字 |
| 18 | 章授筆記 | 第307頁,第4字 |
| 19 | 古字詁林 | 第六冊,第769頁,第1字 |
| 20 | 古字釋要 | 第704頁,第1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