剄字详情

𭗱

jǐngㄐㄧㄥˇ

刂部

9画

7

9画 (剄)

左右结构

MMLN

HDBK

12100

U 5244

GVAJ

横、撇点、撇点、撇点、横、竖、提、竖、竖钩

剄字概述

〔剄〕字拼音是(jǐng),部首是刂部,总笔画是9画

〔剄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巠、刂”。

〔剄〕字仓颉码是MMLN,五笔是GVAJ,四角号码是12100,郑码是HDBK

〔剄〕字的UNICODE是U+5244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1060,UTF-32:00005244,UTF-8:E5 89 84。

〔剄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jǐngㄐㄧㄥˇ

基本解释

见“”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刀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23頁,第13

同文書局本: 第139頁,第27

標點整理本: 第67頁,第17

唐韻》:古挺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古頂切,𡘋音景。玉篇》:以刀割頸也。史記・淮南王傳》:令從者魏敬剄之。【註】剄謂斷其首。

又,《集韻》:吉定切,景去聲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集韻》:囊丁切,定去聲 —— 義同。

注解

〔剄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刀部

〔剄〕字拼音是jǐ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巠、刂

〔剄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jǐng] ⑴ 见“刭”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四下反切古零切頁碼136頁,第17

剄𠛬也。从刀巠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八反切堅丁反頁碼352頁,第5行,第2

剄刑也。從刀巠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四下反切古零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727頁,第3許惟賢323頁,第8

剄𠛬也。

段注《耳部》曰:小罪聅。中罪刖。大罪剄。剄謂𣃔頭也。《左傳》。越句踐使罪人三行。屬劒於頸而辭曰:臣不敢逃㓝。敢歸死。遂自剄也。吳師屬之目。剄,《經典釋文》宋刻作頸。非也。按許意剄謂𣃔頸。㓝之至重者也。

从刀。巠聲。

段注古零切。十一部。《廣韵》古挺切

剄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271頁,第7字
2陳昌治本第364頁,第1字
3黃侃手批第281頁
4說文校箋第181頁,第3字
5說文考正第171頁,第2字
6說文今釋第612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1076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2502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895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109頁,第2字
11標注說文第178頁,第4字
12說文注箋第1400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4688頁【補遺】第16695頁
14通訓定聲第3491頁,第3字
15說文義證第365頁【崇文】第1457頁
16說文句讀第537頁
17古字詁林第四冊,第577頁,第1字
18古字釋要第448頁,第6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