敬字详情
敬
敬字概述
〔敬〕字拼音是(jìng),部首是攵部,总笔画是12画。
〔敬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苟、攵”或“茍、攵”,五行属木。
〔敬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攴( pū ),以手执杖或执鞭,表示敲打,从苟( jí ),有紧急、急迫之义。本义是恭敬;端肃。恭在外表,敬存内心。
〔敬〕字仓颉码是TROK,五笔是AQKT,四角号码是48640,郑码是ERJM,中文电码是2417,区位码是3020。
〔敬〕字的UNICODE是U+656C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5964,UTF-32:0000656C,UTF-8:E6 95 AC。
〔敬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2553,属常用字。
〔敬〕字异体字是憼、𢾠、𢿩、𣀖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下 部首:攴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131頁,第18字
同文書局本: 第473頁,第35字
標點整理本: 第421頁,第22字
音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居慶切,音竟。《說文》:肅也。《釋名》:敬,警也。恆自肅警也。《玉篇》:恭也、愼也。《易・坤卦》:君子敬以直內,義以方外。《書・洪範》:敬用五事。《周禮・天官・小宰》:三日廉敬。【註】敬,不解於位也。《禮・曲禮》:毋不敬。【註】禮主於敬。《左傳・僖三十三年》:敬德之聚也。《論語》:修己以敬。
义又,《後漢・周燮傳》:安帝以𤣥纁羔幣聘燮,燮因自載到潁川陽城,遣生送敬,遂辭疾而歸。【註】送敬,猶致謝也。
义又,姓。《廣韻》:陳敬仲之後,漢有揚州刺史敬歆。
音又,《韻補》叶居卿切。曹植〈車渠椀賦〉:何神怪之巨偉,信一覽而尤敬;雖離朱之聰明,猶炫耀而失精。
注解
〔敬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下,康熙部首是攴部。
〔敬〕字拼音是jì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茍、攵。
〔敬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攴( pū ),以手执杖或执鞭,表示敲打,从苟( jí ),有紧急、急迫之义。本义是恭敬;端肃。恭在外表,敬存内心。
〔敬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ìng] ⑴ 尊重,有礼貌地对待⑵ 表示敬意的礼物⑶ 有礼貌地送上去⑷ 谨慎,不怠慢⑸ 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九上反切居慶切頁碼第303頁,第3字續丁孫
𢾠
異體敬
肅也。从攴、茍。
附注郭沫若《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攷釋》:「茍用為敬,《大盂鼎》又以為之,余謂乃狗之象形文……其用為敬者,敬即警之初文,自來用狗以警衛,故字从苟从攴。省之,則單著狗形作若茍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七反切居競反頁碼第754頁,第1行,第2字述
肅也。從攴、茍。
鍇注臣鍇曰:「會意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九上反切居慶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第1736頁,第2字許惟賢第759頁,第5字
肅也。
段注肅部曰:肅者持事振敬也。與此爲轉注。《心部》曰:忠,敬也。戁,敬也。憼,敬也。恭肅也。憜不敬也。義皆相足。後儒或云主一無適爲敬。夫主一與敬義無渉。且《文子》曰:一也者,無適之道。《淮南・詮言》曰:一者,萬物之本也。無敵之道也。適卽敵字,非他往之謂。
从攴茍。
段注攴猶迫也。迫而茍也。居慶切。十一部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字形敬作「」,乃「從卩、像頭上帶有裝飾物之形」,為某一種族之人,字形呈跪坐之形,本義不明,或為商朝俘虜而來的奴隸,而假借為恭敬之意(參考季旭昇《說文新證》說法)。金文字形或加口形作「茍」,指以言詞督責之意,而成為恭敬的專用字;或加攴形(或加又形)作「敬」,從攴、從又都表示在行為上的督責。戰國文字字形雖承金文作「從攴、茍聲」,然而「茍」字已經形變為「從羊(或從?,像羊角之形)、從人、口」。篆文承戰國文字而來,「茍」字又形變為「從羊省,從勹、口」。從羊,具有美善的象徵意義,表示恭敬儀態的整體表現;從勹,以身體前傾彎曲表示謙卑;從口,指言語應對的謹慎。從羊省,從勹、口,以會行事謹言慎行,表現出溫和謙卑的儀態。隸書、楷書承篆文字形而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敬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596頁,第2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753頁,第1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575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385頁,第1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363頁,第2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305頁,第1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2231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4496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927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236頁,第1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375頁,第1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3109頁,第2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9086頁【補遺】第17380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3443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777頁【崇文】第3105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236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八冊,第173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869頁,第1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