刲字详情

𭗱

kuīㄎㄨㄟ

刂部

8画

6

8画 (刲)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GGLN

BBKD

42100

0452

U 5232

FFJH

横、竖、横、横、竖、提、竖、竖钩

刲字概述

〔刲〕字拼音是(kuī),部首是刂部,总笔画是8画

〔刲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圭、刂”。

〔刲〕字仓颉码是GGLN,五笔是FFJH,四角号码是42100,郑码是BBKD,中文电码是0452

〔刲〕字的UNICODE是U+5232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1042,UTF-32:00005232,UTF-8:E5 88 B2。

〔刲〕字异体字是𠝥

汉字解释

kuīㄎㄨㄟ

基本解释

刺杀。
割取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1.宰杀,刺。
cut;
刲,刺也。从刀,圭声。 —— 《说文》刲,屠也。 —— 《广雅》刲羊击豕。 —— 《国语·楚语》刲之刳之。 —— 《礼记·内则》司马刲羊。 —— 《仪礼·少牢礼》士刲羊无血。 —— 《易·归妹》
刲刺(刺杀);刲剔(屠杀剖解);刲宰(宰杀)
2.割取。
slice off;
刲魏之东野。 —— 《战国策·齐策》。注:“取也。”自出白刃,刲膺授僧。 —— 《聊斋志异》
刲刳(剖割);刲股(割大腿肉)
3.犹搔,抓搔。
scratch;
你只管干你的去,就留你在家里,也是六枝儿刲痒痒儿敷余着一个。 —— 《儿女英雄传》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刀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21頁,第8

同文書局本: 第138頁,第41

標點整理本: 第66頁,第27

唐韻》:苦圭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傾畦切,𡘋音奎。說文》:刺也、割也。易・歸妹》:士刲羊無血。禮・內則》:炮,取豚若牂,刲之〔「取豚若牂,刲之」之「牂」,或作「將」;「刲之」下有「刳之」。原文作「炮,取豚若牂,刲之刳之」〕

又,《集韻》:涓惠切,音桂 —— 義同。

集韻》或作𠝥

注解

〔刲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刀部

〔刲〕字拼音是kuī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圭、刂

〔刲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kuī] ⑴ 刺杀。⑵ 割取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四下反切苦圭切頁碼135頁,第40

刲刺也。从刀圭聲。《易》曰:「士刲羊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八反切穹圭反頁碼351頁,第3行,第1

刲刺也。從刀圭聲。《易》曰:「刲羊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四下反切苦圭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723頁,第1許惟賢321頁,第5

刲刺也。

段注馬,虞說易同。

从刀。圭聲。

段注圭剡上,故從圭。形聲包會意也。苦圭切。十六部。

易曰:士刲羊。

段注《歸妹》上六爻辭。

刲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270頁,第5字
2陳昌治本第362頁,第4字
3黃侃手批第280頁
4說文校箋第180頁,第5字
5說文考正第170頁,第2字
6說文今釋第609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1071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2490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890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108頁,第20字
11標注說文第177頁,第5字
12說文注箋第1392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4668頁【補遺】第16694頁
14通訓定聲第2097頁,第4字
15說文義證第363頁【崇文】第1449頁
16說文句讀第535頁
17古字詁林第四冊,第566頁,第1字
18古字釋要第446頁,第6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