函字详情

hánㄏㄢˊ
一级汉字次常用字通用字

凵部

8画

6

8画 (函)

半包围结构

UNE

XKZI

17772

0428

2615

U 51FD

BIBK

横撇/横钩、竖钩、点、提、撇、点、竖折/竖弯、竖

函字概述

〔函〕字拼音是(hán),部首是凵部,总笔画是8画

〔函〕字是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“了、凵、冫、𡿨”,五行属水。

〔函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今隶误作函。本义是舌。

〔函〕字仓颉码是UNE,五笔是BIBK,四角号码是17772,郑码是XKZI,中文电码是0428,区位码是2615

〔函〕字的UNICODE是U+51FD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0989,UTF-32:000051FD,UTF-8:E5 87 BD。

〔函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一级字表中,序号1322,属次常用字

〔函〕字异体字是𠚗𦜆𦞞𦥖

汉字解释

hánㄏㄢˊ

基本解释

匣,盒子。石~。剑~。
套子,引申为量词。书~。信一~(信一封)。
信件。~件。公~。来~。
包含,容纳。~夏(“”,指中国;“函夏”即包括整个中国)。巨蚌~珠。
铠甲。~人(制甲的人)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1.象形。今隶误作函。本义:舌。
2.同本义。
tongue;
圅,舌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若合而函吾中。 —— 《国语·楚语》。注:“入也。”按,如舌之在口中也。口上曰臄,口下曰圅。 —— 《通俗文》噱,圅舌也。 —— 《广雅·释亲》
3.盛物的匣子、套子。
case;
函封之。 —— 《战国策·燕策》函封。买五人之脰而函之。 —— 明· 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剑函;镜函
4.传达消息或指示的信件(古代寄信用木函) 。
letter;
函仪(信件礼物);函章(信件公文);函片(信件);函札(书信)
5.邮政 。
mail;
函购
6.信封。
envelope;
发函伸纸,…。 —— 《文选·吴质·答东阿王书》
7.铠甲。
armor;
函,铠也。 —— 《广雅》
函人(制造铠甲的工人)
动词
1.包含;容纳。
contain;
席间函丈。 —— 《礼记·曲礼》。注:“容也。”夫函牛之鼎沸。 —— 《淮南子·诠言》。注:“受一牛之鼎也。”以函夏之大汉兮。 —— 《汉书·扬雄传》。注:“包容也。”函之如海。 —— 《汉书·叙传》。注:“读与含同。”臣蜯函珠。 —— 张衡《南都赋》
函夏(包函诸夏。意指中国全部);函括(包含,包括);函盖(包含;概括)
2.容纳 。
have a capacity of;
函牛(谓能容纳一头牛,指大鼎);函受(犹容纳;包容);函育(容纳化育);函席(谓能容一席的小地方)
3.用匣子或封套装盛。
case;
函梁君臣之首。 —— 宋· 欧阳修《新五代史·伶官传》
函匣(谓置物于匣中);函封(用匣子盛而封之);函首(用匣子装盛人头)
4.致函;去信 。
write;
函请(用书信请求或邀请);函调(通过书信方式进行调动;用书信方式进行调查);函邀(用书信方式进行邀请)
5.陷入。
fall into;
若合而函吾中,吾上下必败其左右。 —— 《国语·楚语上》
形容词
宽阔 wide 伊兹都之函宏。——左思《吴都赋》。注:“宽大也。” 又
函弘(广大。弘,或作宏)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凵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12頁,第11

同文書局本: 第135頁,第16

標點整理本: 第63頁,第2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胡男切,音含。說文》:舌也。又,容也。禮・曲禮》:席閒函丈。

又,《前漢・禮樂志・郊祀歌》:函業祉福常若期。【註】師古曰:函,包也。

又,《前漢・班固敘傳》:函之如海。【註】讀與含同。〈律歷志〉:太極函三爲一。禮・樂志》:人函隂陽之氣。

又,《玉篇》:鎧也。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》:燕非無函也,夫人而能爲函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戸感切,音頷。通俗文》:口上曰臄,口下曰函。

集韻》或作椷。前漢・天文志》:太白閒可椷劒。【註】謂可容一劒也。

又,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胡讒切;《正韻》:胡嵒切,𡘋音咸 —— 匱也。

又,《集韻》或作㮀,木名。

又,或作䤴。博雅》:介鎧也。通作函。

又,《玉篇》:書也。晉書・殷浩傳》:竟達空函。

又,姓。廣韻》:漢有豫章太守函熙。又,漢複姓。漢末有黃門侍郎函治子覺。

又,函谷,關名。

又,通作咸。周禮・秋官》:伊耆氏共杖咸〔「伊耆氏共杖咸」,原文作「伊耆氏掌國之大祭祀,共其杖咸」〕【註】咸讀爲函,以此藏杖也。

又,張有《復古編》:圅,又作函,亦筆迹小異。別作凾,非。

卷目:考證・子集下 部首:凵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72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1640頁,第6

《前漢・禮樂志郊祀歌》函業祉福常若期。

謹照原文函業改函蒙。

注解

〔函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凵部

〔函〕字拼音是hán,半包围结构。

〔函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今隶误作函。本义是舌。

〔函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hán] ⑴ 匣,盒子⑵ 套子,引申为量词⑶ 信件⑷ 包含,容纳⑸ 铠甲

说文解字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函人之函=含。

函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441頁,第4字
2陳昌治本第566頁,第1字
3黃侃手批第435頁
4說文校箋第284頁,第5字
5說文考正第272頁,第10字
6說文今釋第982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1683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3594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448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174頁,第5字
11標注說文第280頁,第3字
12說文注箋第2285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7035頁【補遺】第17056頁
14通訓定聲第538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594頁【崇文】第2373頁
16說文句讀第910頁
17說文新證第559頁,第1字
18章授筆記第293頁,第3字
19古字詁林第六冊,第543頁,第1字
20古字釋要第675頁,第5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