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字详情
兴
兴字概述
〔兴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xīng、xìng),部首是八部,总笔画是6画。
〔兴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𭕄、一、八”,五行属水。
〔兴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舁,从同。舁( yú ),共举;同,同力。本义是兴起;起来。
〔兴〕字仓颉码是FMC,五笔是IWU86,IGWU98,四角号码是90801,郑码是VDAO,中文电码是5281,区位码是4843。
〔兴〕字的UNICODE是U+5174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0852,UTF-32:00005174,UTF-8:E5 85 B4。
〔兴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544,属常用字。
〔兴〕字反义词是亡、废、衰,异体字是㒷、嬹、興、𢍯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下 部首:臼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404頁,第5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005頁,第5字
標點整理本: 第973頁,第12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虛陵切,音𨞾。《爾雅・釋言》:興,起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夙興夜寐。《禮・中庸》:國有道,其言足以興。【註】興,謂起在位也。
义又,《廣韻》:盛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天保定爾,以莫不興。【箋】興,盛也。
义又,《五音集韻》:舉也。《周禮・夏官・大司馬》進賢興功,以作邦國。【註】興,猶舉也。
义又,動也。《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・弓人》:下柎之功,末應將興。【註】興,猶動也。
义又,《詩・大雅》:興迷亂于政。【箋】興,猶尊尚也。
义又,《周禮・地官・旅師》:頒其興積。【註】縣官徵聚物曰興。今云軍興是也。又,〈掌均〉:平其興。【註】所徵賦。
义又,州名。《五音集韻》:漢置武都郡,魏立東西州。梁爲興州,因武興山而名。
义又,縣名。李顒〈涉湖〉詩:旋經義興境。
义又,殿名。張衡〈西京賦〉:龍興含章。【註】龍興,殿名。
义又,姓。《姓譜》:漢濟陰王,謁者興渠。
音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許應切,音嬹。《集韻》:象也。
义又,《韻會》:比興。《增韻》:興,况意思也。《周禮・春官・大師》:敎六詩,曰風、曰賦、曰比、曰興、曰雅、曰頌。《詩詁》:興者,感物而發,如倉庚于飛,熠燿其羽,昔我往矣,楊柳依依之類。
音又,《正韻》:悅也。《禮・學記》:不興其藝,不能樂學。【註】興之言喜也。殷仲文詩:獨有淸秋日,能使高興盡。
音又,《正韻》:許刃切,音釁。《禮・文王世子》:既興器用幣。【釋文】音同「釁」。
音又,《韻補》叶火宮切,音凶。馬融〈長笛賦〉:曲終闋盡,餘弦更興;繁手累發,密櫛𤴁重。重平聲。
音又,叶虛良切,音香。徐幹〈雜〉詩:沈隂增憂愁,憂愁爲誰興;念與君相別,乃在天一方。〈潘乾𥓓〉:實天生德,有漢將興;子子孫孫,俾爾熾昌。
音又,叶丘侵切,音欽。《詩・大雅》:殷商之旅,其會如林。矢于牧野,維予侯興。
卷目:考證・未集下 部首:臼部
愛日堂藏本: 第569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65頁,第10字
又《掌均》平其興。
謹按周禮無掌均之官,所引出地官司稼。掌均謹改司稼。
注解
〔興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下,康熙部首是臼部。
〔興〕字拼音是xīng,上中下结构,可拆字为、同。
〔興〕字造字法是會意。從舁,從同。舁( yú ),共舉;同,同力。本义是興起;起來。
〔興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xīng] ⑴ 舉辦,發動⑵ 起來⑶ 旺盛⑷ 流行,盛行⑸ 准許⑹ 或許⑺ 姓。㈡ [xìng] ⑴ 對事物感覺喜愛的情緒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虛陵切頁碼第81頁,第10字續丁孫
𢍯
異體興
起也。从舁从同。同力也。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殷金文、甲骨文从舁、从凡,會四隻手抬起架子的意思。後『凡』下加『口』形,《說文》遂以為从『同』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五反切香澄反頁碼第225頁,第5行,第2字述
起也。從舁,從同。同力也。
鍇注臣鍇曰:「周武王曰:『予有亂臣十人,同心同德,周所以興也。』會意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虛陵切古音第六部頁碼第419頁,第7字許惟賢第189頁,第1字
起也。
段注《廣韵》曰:盛也。舉也。善也。《周禮》六詩。曰比。曰興。興者託事於物。按古無平去之別也。
从舁同。
段注會意。
同,
段注逗。此字補。
同力也。
段注說從同之意。虛陵切。六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起。高興之興當作嬹(悅也)。
起也。高興當作嬹。
起也。高興當作嬹。
白话解释
兴,众人合力举起。字形采用“舁、同”会义。同,表示大家同心合力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字形從舁、從凡。從舁,指四手合力抬起;從凡,表示架子。從舁、從凡,表示眾人合力將架子抬起。字或於凡字下增加口字,《說文》合「凡口」為一字,誤以為從同。金文、戰國文字皆承甲骨文字形而來。篆文從舁、從同,表示凝聚眾人力量。隸書、楷書皆承篆文字形而來。
興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162頁,第7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228頁,第7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181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111頁,第10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106頁,第1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373頁,第4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644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1496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551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66頁,第12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111頁,第8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825頁,第2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3266頁【補遺】第16481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81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230頁【崇文】第917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318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181頁,第1字 |
| 18 | 章授筆記 | 第122頁,第3字 |
| 19 | 古字詁林 | 第三冊,第234頁,第1字 |
| 20 | 古字釋要 | 第288頁,第2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