兒字概述
〔兒〕字拼音是(ér),部首是儿部,总笔画是8画。
〔兒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臼、儿”。
〔兒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下面是“人”字,上面象小兒張口哭笑。“兒”是漢字部首之一,从“兒”的字大都與“人”有關。本义是幼兒。古時男稱兒,女稱嬰,後來孩童都稱兒。
〔兒〕字仓颉码是HXHU,五笔是VQB86,EQB98,四角号码是77212,郑码是NBRD。
〔兒〕字的UNICODE是U+5152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0818,UTF-32:00005152,UTF-8:E5 85 92。
〔兒〕字异体字是倪、儿、児、婗、郳、齯、𠒆、𧠇、𨓅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儿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84頁,第9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25頁,第3字
標點整理本: 第51頁,第18字
音《唐韻》:汝移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如支切,𡘋爾平聲。《說文》:孩子也。象形,小兒頭囪未合㊟〔《說文》兒:「孺子也。从儿,象小兒頭囟未合。」「孩子」應作「孺子」,「囪」當為「囟」形誤〕。
义又,《韻會》:男曰兒,女曰嬰。
义又,《韻會》:兒,倪也。人之始,如木有端倪。
义又,《倉頡篇》:兒,嬬也。謂嬰兒嬬嬬然,幼弱之形也。
义又,《韻會》:姓也。漢有兒寬。
音又,《唐韻》:五稽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硏奚切;《正韻》:五黎切,𡘋音霓 —— 姓也。《前漢・藝文志》:兒良一篇。【註】師古曰:六國時人也。〈兒寬傳〉:兒寬,千乘人也。
义又,《韻會》:弱小也。通作倪。《孟子》:反其耄倪。
卷目:考證・子集下 部首:儿部
愛日堂藏本: 第66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39頁,第37字
《說文》孩子也。象形。小兒頭囪未合。
謹照原文孩子改孺子。頭囪改頭囟。
《孟子》反其耄倪。
謹照原文耄倪改旄倪。
注解
〔兒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儿部。
〔兒〕字拼音是ér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臼、儿。
〔兒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下面是“人”字,上面象小兒張口哭笑。“兒”是漢字部首之一,从“兒”的字大都與“人”有關。本义是幼兒。古時男稱兒,女稱嬰,後來孩童都稱兒。
〔兒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ér] ⑴ 小孩子⑵ 年輕的人(多指青年男子)⑶ 兒子,男孩子⑷ 父母對兒女的統稱,兒女對父母的自稱。⑸ 助詞㈡ [ní] ⑴ 老人牙齒落盡後更生的細齒。後作“齯”。《集韻•齊韻》:“齯,通作兒。”⑵ 弱小。後作“倪”、“婗”。《古今韻會舉要•齊韻》:“兒,弱小也。通作倪。”⑶ 同“郳”。《集韻•齊韻》:“郳,或作兒。”⑷ 姓。《廣韻•齊韻》:“兒,姓也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下反切汝移切頁碼第282頁,第2字續丁孫
兒
孺子也。从儿,象小兒頭囟未合。
附注李孝定《甲骨文字集釋》:「契、金文兒字皆象總角之形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六反切然知反頁碼第714頁,第4行,第2字述
孩子也。從儿,象小兒頭囟未合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下反切汝移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1617頁,第2字許惟賢第709頁,第5字
孺子也。
段注《子部》曰:孺,乳子也。乳子,乳下子也。《襍記》謂之嬰兒。《女部》謂之嫛婗。兒孺雙聲。引伸爲凡幼小之偁。
从儿。象小兒頭𦥓未合。
段注謂篆體𠚒也。𦥓者,頭會匘葢也。小兒初生。匘葢未合。故象其形。汝移切。十六部。
字形解说
甲骨、金文已見隸作兒的字。甲文字從人,人首頂戴臼形物不識。《說文》認為是小兒頭囟未合,但囟字寫法與此異。學界有以為是總角形。篆文改從儿。楷書為篆、隸字形的簡省。
兒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554頁,第3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706頁,第3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537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360頁,第9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341頁,第1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227頁,第3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2098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4281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816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219頁,第9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351頁,第4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2926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8619頁【補遺】第17292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085頁,第3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739頁【崇文】第2953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156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687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七冊,第732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822頁,第4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