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字概述
〔儿〕字拼音是(ér),部首是儿部,总笔画是2画,是独体字。
〔儿〕字是独体字,五行属金。
〔儿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下面是“人”字,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。“儿”是汉字部首之一,从“儿”的字大都与“人”有关。本义是幼儿。古时男称儿,女称婴,后来孩童都称儿。
〔儿〕字仓颉码是LU,五笔是QTN,四角号码是22010,郑码是RD,中文电码是0334,区位码是2289。
〔儿〕字的UNICODE是U+513F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0799,UTF-32:0000513F,UTF-8:E5 84 BF。
〔儿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012,属常用字。
〔儿〕字反义词是女,异体字是人、兒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儿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80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23頁,第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50頁,第1字
音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而鄰切,音仁。《說文》:人也。《玉篇》:仁人也。孔子曰:人在下,故詰屈。戴侗《六書故》:人、儿非二字,特因所合而變其勢,合於左者,若伯、若仲;合於下者,若兒、若見。鄭樵〈六書略〉:人象立人,儿象行人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居拜切,音戒 —— 仁人也。
注解
〔儿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儿部。
〔儿〕字拼音是ér,独体字。
〔儿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下面是“人”字,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。“儿”是汉字部首之一,从“儿”的字大都与“人”有关。本义是幼儿。古时男称儿,女称婴,后来孩童都称儿。
〔儿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ér] ⑴ 小孩子⑵ 年轻的人(多指青年男子)⑶ 儿子,男孩子⑷ 父母对儿女的统称,儿女对父母的自称。⑸ 助詞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下反切如鄰切頁碼第281頁,第12字續丁孫
儿
仁人也。古文奇字人也。象形。孔子曰:「人在下,故詰屈。」凡儿之屬皆从儿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六反切爾申反頁碼第714頁,第2行,第1字述
仁人也。古文奇字人。象形。孔子曰:「在人下,故詰屈。」凡儿之屬,皆從儿。
鍇注臣鍇按:《山海經》:「非人羿莫能上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下反切如鄰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1616頁,第1字許惟賢第709頁,第3字
古文奇字人也。
段注此冡《人部》而言。人者,天地之性冣貴者也。此籒文象臂脛之形。其作儿者,則古文奇字之人也。如大下曰:天大地大人亦大。故大象人形。古文大也。亣下曰:籒文大。則例正同。亣與儿之義已見於大與人之下。故皆不必㪅言其義。今俗本古文奇字之上𡚶添仁人也三字。是爲蛇足。同字而必異部者,異其从之之字也。
象形。孔子曰:儿在下。故詰詘。
段注儿在各本作在人。今依《玉篇》。詘各本作屈。誤。今正。舉孔子說證象形也。籒文兼象臂脛。古文奇字則惟象股腳。詰詘猶今云屈曲也。如鄰切。十二部。
凡儿之屬皆从儿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引申為脮,此儿字像人脮也。《說文》「虎足象人足」,即儿字耳。《左傳》公叔禺人字公為,人即儿字,脮也。禺儿者,猴脮也,名字相應,故字公為。
白话解释
儿,幼子。字形采用“儿”作边旁,像小孩的头盖骨没有密合的样子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徐灝說:「其形既像人形,斷無支解其體之理,應是字的異構(《說文段注箋》,P.16)。」據此,其左像手臂,右像彎曲的身子、右腳,據具體的實象造字。在六書中屬於象形。戴侗說:「
、
非二字,特因所合而稍變其勢。合於左者,若伯若仲,則不變其本文而為
;合於下者,若兒若見,則微變其本文而為
(《六書故》,P.126)。」此說可參。
儿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554頁,第1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706頁,第1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537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360頁,第7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340頁,第7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227頁,第1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2097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4279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815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219頁,第7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351頁,第2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2923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8614頁【補遺】第17292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3297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739頁【崇文】第2953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156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686頁,第1字 |
| 18 | 章授筆記 | 第358頁,第6字 |
| 19 | 古字詁林 | 第七冊,第729頁,第2字 |
| 20 | 古字釋要 | 第822頁,第2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