優字详情
優
優字概述
〔優〕字拼音是(yōu),部首是亻部,总笔画是17画。
〔優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亻、憂”。
〔優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從人,憂聲。本义是古代表演樂舞、雜戲的藝人。宋元以後,亦泛稱戲曲藝人、演員。
〔優〕字仓颉码是OMBE,五笔是WDET,四角号码是21247,郑码是NAWR。
〔優〕字的UNICODE是U+512A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0778,UTF-32:0000512A,UTF-8:E5 84 AA。
〔優〕字异体字是优、瀀、𡔀、𢖒、𤣙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中 部首:人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67頁,第6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20頁,第28字
標點整理本: 第45頁,第29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於求切;《正韻》:於尤切,𡘋音憂。《爾雅・釋訓》:優優,和也。《詩・商頌》:敷政優優。言人君德政和樂也。
义又,優游,和柔也。《詩・大雅》:優游爾休矣。
义又,《詩・大雅》:天之降罔,維其優矣。【傳】渥也。【箋】寬也。
义又,《說文》:饒也。又,饒洽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既優既渥。又,有餘力也。《論語》:仕而優則學。
义又,勝也,對劣之稱。
义又,《小爾雅》:優,多也。
音又,《正韻》:調戲也。《左傳・襄六年》:宋華弱與樂轡少相狎、長相優。
义又,伊優,屈曲佞媚貌。
义又,倡優。《前漢・東方朔傳》:朔好詼諧,武帝以俳優畜之。又,《左傳・襄二十八年》:陳氏、鮑氏之圉人爲優。【正義】優者,戲名也。〈晉語〉:有優施。《史記・滑稽傳》:有優孟、優旃,皆善爲優戲,而以優著名。
义又,姓。
音又,《集韻》:烏侯切,音謳。《前漢・東方朔傳》:伊優亞者,辭未定也。亞音鴉。
音又,通作要,平聲。《禮・深衣》:要縫半下。【鄭註】要或爲優。
注解
〔優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中,康熙部首是人部。
〔優〕字拼音是yōu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亻、憂。
〔優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從人,憂聲。本义是古代表演樂舞、雜戲的藝人。宋元以後,亦泛稱戲曲藝人、演員。
〔優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ōu] ⑴ 豐饒;充足。《說文•人部》:“優,饒也。”。⑵ 優良;美好;優越。跟“劣”相對。《晋書•束晳傳》:“參名比譽,誰劣誰優?”⑶ 勝任而有餘力;擅長。《論語•憲問》:“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,不可以為滕、薛大夫。”⑷ 悠閑,安逸。《詩•小雅•釆菽》:“優哉游哉,亦是戾矣。”⑸ 和順,協調。《淮南子•原道》:“其德優天地而和陰陽,節四時而調五行。”⑹ 寬和;和緩。《詩•大雅•瞻卬》:“天之降罔,維其優矣。”⑺ 引申為優厚;優待。如:擁軍優屬。《後漢書•李通傳》:“(李通)自為宰相,謝命不視事,連年乞骸骨,帝每優寵之。”⑻ 猶豫,少決斷。如:优柔寡断。《管子•小匡》:“人君唯優與不敏為不可。”⑼ 古代表演樂舞、雜戲的藝人。《説文•人部》:“優,倡也。”⑽ 指樂舞、雜戲。《左傳•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陳氏、鮑氏之圉人為優。”⑾ 戲謔;娛樂。《正字通•人部》:“優,戲也。”《左傳•襄公六年》:“宋華弱與樂轡少相狎,長相優,又相謗也。”⑿ 雨水充足。《詩•小雅•信南山》:“益之以霢霖,既優既渥,既霑既足,生我百穀。”按:《説文•水部》引作“瀀”。⒀ 姓。《正字通•人部》:“優,姓。楚優孟。”⒁ 象聲詞。也作“嚘”。《集韻•矦韻》:“優。或从口。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於求切頁碼第262頁,第17字續丁孫
優
饒也。从人憂聲。一曰倡也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五反切衣尤反頁碼第674頁,第6行,第1字述
饒也。從人憂聲。一曰倡也。又俳優者。
鍇注臣鍇曰:「饒,寬裕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於求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500頁,第2字許惟賢第659頁,第1字
饒也。
段注《食部》饒下曰:飽也。引伸之凡有餘皆曰饒。《詩・瞻卬》傳曰:優,渥也。箋云:寛也。《周語》注曰:優,饒也。《魯語》注曰:優,裕也。其義一也。引伸之爲優游,爲優柔,爲俳優。《商頌》。布政憂憂。《小雅》。旣瀀旣渥。今本皆假優爲之。
从人。憂聲。
段注於求切。三部。
一曰倡也。
段注倡者,樂也。謂作妓者。卽所謂俳優也。《左傳》。陳氏,鮑氏之圉人爲優。《晉語》。公之優曰施。
白话解释
优,宽裕。字形采用“人”作边旁,采用“憂”作声旁。另一种说法认为,“优”是倡议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戰國文字作,由「人」、「?」二字構成。從人,示人之言行。從?,當是「憂」之省,聲符,注明音讀,兼表義。憂,本義為言行和順,會二字得富饒之義。篆文承之,而從憂聲。隸書、楷書承之而定體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規範字作「优」。
優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516頁,第2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660頁,第7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503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336頁,第5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317頁,第3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145頁,第1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955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4045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692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204頁,第24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328頁,第9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2699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8099頁【補遺】第17209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057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695頁【崇文】第2777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075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七冊,第365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774頁,第2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