侹字详情

𭗱

tǐngㄊㄧㄥˇ
三级汉字

亻部

8画

6

9画 (侹)

左右结构

形声字

ONKG

NYMB

22241

U 4FB9

WTFP

撇、竖、撇、横、竖、横、横折折撇、捺

侹字概述

〔侹〕字拼音是(tǐng),部首是亻部,总笔画是8画

〔侹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亻、廷”。

〔侹〕字仓颉码是ONKG,五笔是WTFP,四角号码是22241,郑码是NYMB

〔侹〕字的UNICODE是U+4FB9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0409,UTF-32:00004FB9,UTF-8:E4 BE B9。

〔侹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三级字表中,序号6696

〔侹〕字异体字是𨉈

汉字解释

tǐngㄊㄧㄥˇ

基本解释

代替。
〔~~〕形容平直而长。
平直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1.平直地躺着 。
straighten;
侹在床上。引申为平直而长的样子。
2.代替。
replace;
侹、更、佚,代也。齐曰佚, 江、 淮、 陈、 楚之间曰侹。 —— 《方言》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中 部首:人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28頁,第15

同文書局本: 第103頁,第23

標點整理本: 第28頁,第14

集韻》:待鼎切;《韻會》:他頂切;《正韻》:徒鼎切,𡘋汀上聲。說文》:長貌。一曰著地,一曰代也。揚子《方言》:陳楚之閒謂之侹。

又,敬也。

又,平也。韓愈〈答張徹〉詩:石梁平侹侹,沙水光泠泠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他定切,音聽 —— 義同。

注解

〔侹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中,康熙部首是人部

〔侹〕字拼音是tǐ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亻、廷

〔侹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tǐng] ⑴ 代替。⑵ 〔~~〕形容平直而长。⑶ 平直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八上反切他鼎切頁碼259頁,第30

侹長皃。一曰箸地。一曰代也。从人廷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五反切笛頲反頁碼667頁,第1行,第1

侹長皃。一曰著地。一曰代也。從人廷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著亦竹慮反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八上反切他鼎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1478頁,第1許惟賢649頁,第2

侹長皃。

段注與挺音義略同。

一曰箸地。

段注直略切

一曰代也。

段注《方言》。侹代也。江淮陳楚之閒曰侹。

从人。廷聲。

段注他鼎切。十一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挺秀當作侹。

長貌。挺秀=侹。

長貌。挺秀當作侹。

侹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510頁,第13字
2陳昌治本第652頁,第8字
3黃侃手批第498頁
4說文校箋第329頁,第5字
5說文考正第313頁,第9字
6說文今釋第1130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1928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3996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669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202頁,第15字
11標注說文第324頁,第1字
12說文注箋第2661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8002頁【補遺】第17191頁
14通訓定聲第3487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686頁【崇文】第2741頁
16說文句讀第1060頁
17章授筆記第332頁,第6字
18古字詁林第七冊,第308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764頁,第10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