𥃲字详情

𭗱

𥃲

目部

8画

3

8画 (𥃲)

上下结构

BUT

LEVV

U 250F2

HAJ

𥃲字概述

𥃲〕字部首是目部,总笔画是8画

𥃲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目、廾”。

𥃲〕字仓颉码是BUT,五笔是HAJ,郑码是LEVV

𥃲〕字的UNICODE是U+250F2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51794,UTF-32:000250F2,UTF-8:F0 A5 83 B2。

𥃲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基本释义

𥃲

同“”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中 部首:目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913頁,第7

同文書局本: 第799頁,第15

標點整理本: 第756頁,第16

說文》具本字,从廾、貝省,古以貝爲貨。詳八部具字註。

注解

𥃲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目部

𥃲〕字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目、廾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“𥃲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三上反切其遇切頁碼80頁,第11

𥃲

異體𥃲、具

𥃲共置也。从𠬞,从貝省。古以貝爲貨。

附注陳夢家《西周銅器斷代》:「具字从鼎,郭沫若所釋:以為『古从鼎作之字後多誤為貝』。字象兩手舉鼎之形,舉、具古音亦相近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五反切健芋反頁碼223頁,第2行,第1

𥃲共置也。從𠬞、貝省。古以貝爲貨。

鍇注臣鍇曰:「會意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三上反切其遇切古音第四部頁碼416頁,第2許惟賢187頁,第11

𥃲共置也。

段注共供古今字。當從《人部》作供。

从廾。貝省。

段注會意。其遇切。古音在四部。

古㠯貝爲貨。

段注說從貝之意。

白话解释

具,多人一起抬举。字形采用“手”和有所省略的“貝”会义。因为古代人们将“贝”视作财货的象征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「具」字本從鼎、從廾。從鼎表示準備食物時用來盛裝的器皿,鼎是祭祀宴饗時的主要用器;從廾表示態度恭敬的捧著。金文中「鼎」省作「貝」,有的省作「目」。戰國文字與篆文都是從省作目而來的。隸書把「目」形和「廾」形相連在一起,楷書是根據連接後的字形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

具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160頁,第6字
2陳昌治本第227頁,第3字
3黃侃手批第179頁
4說文校箋第110頁,第12字
5說文考正第104頁,第13字
6說文今釋第370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638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1483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545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66頁,第1字
11標注說文第110頁,第11字
12說文注箋第818頁,第5字
13說文詁林第3245頁【補遺】第16477頁
14通訓定聲第1446頁,第3字
15說文義證第228頁【崇文】第909頁
16說文句讀第315頁
17說文新證第174頁,第2字
18章授筆記第121頁,第1字
19古字詁林第三冊,第208頁,第2字
20古字釋要第285頁,第5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