𬜀字概述
〔𬜀〕字部首是臼部,总笔画是19画。
〔𬜀〕字是上中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𦥔、冖、穴、人、夂”或“𦥔、冖、穴、𠆢、夕”。
〔𬜀〕字仓颉码是HLBJE,郑码是NBOR。
〔𬜀〕字的UNICODE是U+2C700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E,10进制: 182016,UTF-32:0002C700,UTF-8:F0 AC 9C 80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519頁,第5字
同文書局本: 第637頁,第7字
標點整理本: 第584頁,第17字
音《唐韻》:疏有切;《集韻》:所九切,𡘋音醙。《說文》:浸𣵽也。一曰𣸈𪋽。
音又,《廣韻》:所鳩切;《集韻》:疎鳩切,𡘋音搜 —— 小便也。〈晉語〉:少𣸈於豕牢,而得文王。【註】少𣸈,小便,言其易也。或作所遭切,音騷。
义亦作溲。
注解
〔𣸈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。
〔𣸈〕字拼音是sǒu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叜。
〔𣸈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sǒu] ⑴ 同“溲”。《廣韻●有韻》:“𣸈,亦作溲。”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下 部首:臼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407頁,第7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006頁,第16字
標點整理本: 第974頁,第29字
音《字彙補》:音義同「溲」。註詳水部十畫。
注解
〔𦦼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下,康熙部首是臼部。
〔𦦼〕字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、米、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