𫬯字概述
〔𫬯〕字部首是口部,总笔画是19画。
〔𫬯〕字是上中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𠃊、二、古、八、勹、丿、人、𠂆、二”。
〔𫬯〕字仓颉码是SHOHP,郑码是ZBBZ。
〔𫬯〕字的UNICODE是U+2BB2F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E,10进制: 178991,UTF-32:0002BB2F,UTF-8:F0 AB AC AF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下 部首:女部
武英殿刻本: 第644頁,第29字
同文書局本: 第273頁,第40字
標點整理本: 第211頁,第16字
义《字彙補》:古文襄字。註詳衣部十一畫。
注解
〔𡣿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下,康熙部首是女部。
〔𡣿〕字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𦥑、古、八、𠆢、女。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下 部首:衣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691頁,第6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123頁,第3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099頁,第24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息良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思將切,𡘋音湘。《說文》:漢令,解衣而耕謂之襄。
义又,上也。《書・堯典》:懷山襄陵。【註】包山上陵也。又,〈臯陶謨〉:思曰:贊贊襄哉。【疏】謂贊奏上古行事而言之也。
义又,除也。《詩・鄘風》:牆有茨,不可襄也。
义又,成也。《左傳・定十五年》:葬定公,雨不克襄事,禮也。
义又,駕也。《詩・鄭風》:兩服上襄。【註】上駕馬之最良者也。又,〈小雅〉:跂彼織女,終日七襄。【箋】駕,謂更其肆也,從旦至暮七辰,辰一移,謂之七襄。
义又,《史記・諡法解》:辟地有德曰襄,甲冑有勞曰襄。
义又,地名。《史記・高祖功臣侯表》:襄平。《索隱》曰:屬臨淮。《後漢・郡國志》:上黨郡襄垣。
义又,《廣韻》:州名,本楚之西津,魏置襄陽郡,西魏攺襄州,因水立名。《韻會》:宋升襄陽府。
义又,姓。《後漢・襄楷傳》〔註〕:《風俗通》曰:襄姓,楚大夫襄老之後。
义《說文》作𧞻。
注解
〔襄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下,康熙部首是衣部。
〔襄〕字拼音是xiā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亠、、;、衣、吅、𠀎。
〔襄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据金文,“襄”是手拿农具在地里挖一个个小洞,放进种子,再盖土。《说文》称“解衣耕”。本义是解衣耕地。
〔襄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xiāng] ⑴ 帮助,辅佐⑵ 完成,相助而成:“葬定公,雨,不克~事”。⑶ 冲上⑷ 上举,昂起:“臣闻交龙~首奋翼”。⑸ 高:“~岸夷涂。”⑹ 古同“攘”,扫除。⑺ 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