䐢字概述
〔䐢〕字拼音是(zhù),部首是月部,总笔画是14画。
〔䐢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月、芻”或“⺼、芻”。
〔䐢〕字仓颉码是BPUU,五笔是EQBT,四角号码是77227,郑码是QRRZ。
〔䐢〕字的UNICODE是U+4422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A,10进制: 17442,UTF-32:00004422,UTF-8:E4 90 A2。
〔䐢〕字异体字是䐍、𦚲、𦛑、𦛴、𦜻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◎拼音zhòu。皱缩的干肉。
◎拼音chù。膳。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下 部首:肉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370頁,第1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990頁,第29字
標點整理本: 第957頁,第13字
音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側救切,音縐。《玉篇》:䐢,脯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將侯切,音諏 —— 義同。又,《廣韻》:芻注切,音菆 —— 膳也。或作䐍。
音又,《集韻》:仄遇切,音媰 —— 姸也、皺也。
注解
〔䐢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下,康熙部首是肉部。
〔䐢〕字拼音是zhù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⺼、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