𩭅字详情

𭗱

𩭅

髟部

16画

6

17画 (翳)

上下结构

SHSMM

CHYY

U 29B45

DENF

𩭅字概述

𩭅〕字部首是髟部,总笔画是16画

𩭅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髟、羽”。

𩭅〕字仓颉码是SHSMM,五笔是DENF,郑码是CHYY

𩭅〕字的UNICODE是U+29B45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70821,UTF-32:00029B45,UTF-8:F0 A9 AD 85。

𩭅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基本释义

𩭅

同“”。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𩭅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中 部首:羽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290頁,第4

同文書局本: 第959頁,第15

標點整理本: 第924頁,第22

廣韻》、《正韻》:於計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壹計切,𡘋音殪。說文》:華蓋也。廣韻》:羽葆也。急就篇》〔註〕:翳,謂凡鳥羽之可隱翳者也。舞者所持羽翿以自隱翳,因名爲翳。一曰華蓋,今之雉尾扇是其遺象。

又,〈周語〉:是去其藏而翳其人也。【註】翳,猶屛也。一曰滅也。

又,揚子《方言》:翳,掩也。【註】謂掩覆也。廣雅》:翳,障也。廣韻》:隱也、蔽也。類篇》:䕃也。

又,《詩・大雅》:其菑其翳。【傳】木立死曰菑,自死爲翳。

又,《廣韻》:雨師謂之荓翳。史記・司馬相如傳》:召屛翳。【註】雷師也。

又,《玉篇》:鳥名也,似鳳。山海經》:北海之內,有五采之鳥,飛蔽一鄕,名曰翳焉。【註】鳳屬也。屈原〈離騷〉:駟玉虯而乗翳。

又,潘岳〈射雉賦序〉:習媒翳之事。【註】媒翳者,所隱以射者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烏奚切;《集韻》:煙奚切,𡘋音鷖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一結切;《正韻》:於歇切,𡘋音謁。左思〈魏都賦〉「桃李䕃翳」,叶音咽。

卷目:考證・未集中 部首:羽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550頁,第3

同文書局本: 第1664頁,第18

《山海經》北海之內,有五采之鳥,飛蔽一鄕,名曰翳焉。

謹照原文翳焉改翳鳥。

注解

〔翳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羽部

〔翳〕字拼音是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殹、羽

〔翳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羽,殹声。本义是用羽毛做的华盖,舞具。

〔翳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yì] ⑴ 用羽毛做的华盖。⑵ 遮蔽,障蔽⑶ 掩蔽物:“兵不解~”。⑷ 眼角膜上所生障碍视线的白斑⑸ 古同“殪”,树木枯死,倒伏于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