𩐎字概述
〔𩐎〕字部首是韭部,总笔画是20画。
〔𩐎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敕、韭”。
〔𩐎〕字仓颉码是DKLSM,五笔是GKIG,郑码是FJKA。
〔𩐎〕字的UNICODE是U+2940E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68974,UTF-32:0002940E,UTF-8:F0 A9 90 8E。
〔𩐎〕字异体字是齏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𩐎”,请参考“齏”字。
卷别 :正文・亥集下 部首:齊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670頁,第9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532頁,第4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534頁,第15字
音《唐韻》:祖雞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牋西切,𡘋音齎。《說文》:𩐌也說文》䪢:𩐌也。又,《說文》齏:䪢,或从𠫼。案,𠫼即齊,即䪢或從齊作齏,故此曰:齏,𩐌也">㊟。
音又,膾酢也。《周禮・天官》醢人〔註〕:凡醯醬所和細切爲齏。一曰擣辛物爲之。辛物,薑蒜之類。
义又,碎也、和也、亂也、制也。
义亦作䪠。
注解
〔齏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下,康熙部首是齊部。
〔齏〕字拼音是jī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齊、韭。
〔齏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ī] ⑴ 搗碎的薑、蒜、韭菜等。⑵ 細,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