𩌟字概述
〔𩌟〕字部首是革部,总笔画是19画。
〔𩌟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革、𣬉”。
〔𩌟〕字仓颉码是TJNBP,五笔是AFQX,郑码是EERR。
〔𩌟〕字的UNICODE是U+2931F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68735,UTF-32:0002931F,UTF-8:F0 A9 8C 9F。
〔𩌟〕字异体字是鞁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𩌟”,请参考“鞁”字。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中 部首:革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316頁,第6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386頁,第33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377頁,第35字
音《唐韻》:平祕切;《集韻》:平義切,𡘋音髲。《說文》:車駕具也。《廣韻》:裝束鞁馬。〈晉語〉:鐵之戰,郵無正御,曰:吾兩鞁將絕,吾能止之。【註】鞁,平義切 —— 靷也。
音又,《玉篇》:皮彼切,音被。又,《集韻》:披義切,音帔 —— 義𡘋同。
注解
〔鞁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中,康熙部首是革部。
〔鞁〕字拼音是bèi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革、皮。
〔鞁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bèi] ⑴ 古代套车用的器具。⑵ 同“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