𨽈字详情

𭗱

𨽈

阝部

16画

13

18画 (隘)

左右结构

NLTGT

YEZL

U 28F48

BAFL

𨽈字概述

𨽈〕字部首是阝部,总笔画是16画

𨽈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阝、蓋”或“、蓋”。

𨽈〕字仓颉码是NLTGT,五笔是BAFL,郑码是YEZL

𨽈〕字的UNICODE是U+28F48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67752,UTF-32:00028F48,UTF-8:F0 A8 BD 88。

𨽈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基本释义

𨽈

同“”。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𨽈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中 部首:阜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251頁,第5

同文書局本: 第1358頁,第24

標點整理本: 第1347頁,第12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烏懈切;《韻會》:幺解切,𡘋音䅬。左傳・僖二十二年》:古之爲軍也,不以阻隘也。戰國策》:塞黽隘。

又,《說文》:𨹟也。玉篇》:急也、陝也。詩・大雅》:誕置之隘巷。禮・禮器》:君子以爲隘矣。戰國策》:人之急也,若自在隘窘之中。荀子・王霸篇》:生民則致貧隘。

又,《正韻》:乙革切 —— 與阨、阸𡘋同。戰國策》:太子辭於齊王而歸,齊王隘之。【又】寡人之所以閉關不通使者,爲中山之獨與燕趙爲王,而寡人不與聞焉,是以隘之。【註】隘,亦不通也。讀作阨。

又,叶於既切,衣去聲。謝莊〈宋孝武帝文〉:芝蓋迫軨,上驤眷轡;萬㝢肅其北𨌹,靈阿具其深隘。

又,叶伊昔切,音益。屈原〈離騷〉:惟黨人之偸樂兮,路幽昧以險隘;豈余身之憚殃兮,恐皇輿之敗績。

說文》籀作𨽴,《玉篇》本作阸,《集韻》或作阨,《篇海》一作𨽈

注解

〔隘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中,康熙部首是阜部

〔隘〕字拼音是ài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⻖、益

〔隘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籀文从阜,益声。阜,土山,从“阜”的字多与地势有关。本义是狭窄;狭小。

〔隘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ài] ⑴ 险要的地方⑵ 狭窄⑶ 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