䄍字概述
〔䄍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dù、duó、zhà),部首是礻部,总笔画是13画。
〔䄍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示、昔”或“礻、昔”。
〔䄍〕字仓颉码是IFTA,五笔是PYAJ,四角号码是34261,郑码是WSEK。
〔䄍〕字的UNICODE是U+410D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A,10进制: 16653,UTF-32:0000410D,UTF-8:E4 84 8D。
〔䄍〕字异体字是蜡、𥛾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下 部首:示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019頁,第15字
同文書局本: 第843頁,第3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804頁,第17字
音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助駕切,音乍 —— 年終祭名。《廣雅》:夏曰淸祀,商曰嘉平,周曰大䄍,秦曰臘。通作蜡。詳蜡字註。
注解
〔䄍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示部。
〔䄍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dù、duó、zhà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礻、昔。
〔䄍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hà] ⑴ 年终祭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