𦲳字概述
〔𦲳〕字部首是艹部,总笔画是12画。
〔𦲳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艹、厂、𡰤、𠃉”。
〔𦲳〕字仓颉码是TMCN,五笔是ADUN,郑码是EGXZ。
〔𦲳〕字的UNICODE是U+26CB3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58899,UTF-32:00026CB3,UTF-8:F0 A6 B2 B3。
〔𦲳〕字异体字是葬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𦲳”,请参考“葬”字。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上 部首:艸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501頁,第1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046頁,第5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014頁,第26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𡘋則浪切,音髒。《說文》:从死在茻中,一其中,所以薦之。《禮・檀弓》:國子高曰:葬者,藏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:才浪切,音臓 —— 義與藏同。
音又,《正韻》:兹郎切,音臧。《周禮・地官》:族師以相葬埋。劉昌宗引《漢書》尹賞傳,枯骨後何葬,協乎聲讀。
义《韻學集成》或作塟。見《三輔黃圖》。
注解
〔葬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上,康熙部首是艸部。
〔葬〕字拼音是zàng,上中下结构,可拆字为𦬇、死、;、艹、死、廾。
〔葬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小篆字形。从“死”,在“茻”( mǎng )中,“一”其中,所以荐之。指人死后盖上草席埋藏在丛草中。荐,草席覆盖。本义是人死用草覆盖埋葬,后用棺木埋入土中。
〔葬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àng] ⑴ 掩埋死人,泛指处理死者遗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