𦞿字详情

𭗱

𦞿

月部

14画

10

14画 (腕)

左右结构

BBEQ

QPXM

U 267BF

EECR

𦞿字概述

𦞿〕字部首是月部,总笔画是14画

𦞿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月、𠬪、手”。

𦞿〕字仓颉码是BBEQ,五笔是EECR,郑码是QPXM

𦞿〕字的UNICODE是U+267BF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57631,UTF-32:000267BF,UTF-8:F0 A6 9E BF。

𦞿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基本释义

𦞿

同“”。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𦞿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下 部首:肉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363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987頁,第11

標點整理本: 第953頁,第15

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烏貫切,音惋。說文》本作掔,手掔也。揚雄曰:掔,握也。玉篇》:手腕也。釋名》:腕,宛也,言可宛屈也。戰國策》:天下之游士,莫不日夜扼腕、瞋目切齒。嵆康〈琴賦〉:發和顏,攘皓腕。

又,與肘同。禮・三年問〔下為《禮・深衣》文〕袂之長短,反詘之及肘〔註〕:肘或爲腕。

卷目:考證・未集下 部首:肉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564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1664頁,第44

又與肘同。《禮・三年問袂之長短反詘之及肘註》肘或爲腕。

謹按袂之長短二句係深衣篇文,肘或爲腕乃言兩本之輁,非謂腕與肘同也。肘爲臂節腕爲手後節,音義均不同。謹將又與肘同改爲又與捥同。禮三年問以下十八字改爲:史記刺客傳偏袒搤捥而進。索隱捥,古腕字。

注解

〔腕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下,康熙部首是肉部

〔腕〕字拼音是wà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⺼、宛

〔腕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肉,宛声。本义是臂下端与手掌相连可以活动的部分。

〔腕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wàn] ⑴ wàn ㄨㄢˋ 胳膊下端与手掌相连的部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