𦞶字详情

𭗱

𦞶

月部

14画

10

15画 (腹)

左右结构

BMRE

QAJR

U 267B6

EGKT

𦞶字概述

𦞶〕字部首是月部,总笔画是14画

𦞶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𠮛、口、夊”或“、一、吕、夊”。

𦞶〕字仓颉码是BMRE,五笔是EGKT,郑码是QAJR

𦞶〕字的UNICODE是U+267B6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57622,UTF-32:000267B6,UTF-8:F0 A6 9E B6。

𦞶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基本释义

𦞶

同“”。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𦞶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下 部首:肉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369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990頁,第2

標點整理本: 第956頁,第14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方六切,音福。說文》本作腹,厚也。一曰身中。爾雅・釋詁》:腹,厚也。詩・小雅》:出入腹我。【傳】厚也。【箋】腹,懷抱也。禮・月令》:孟冬之月,水澤腹堅。【註】腹,厚也。

又,《增韻》:肚也。釋名》:腹,複也、富也,腸胃之屬,以自裹盛,復於外複之,其中多品似富者也。易・說卦》:坤爲腹。【疏】坤能包藏含容,故爲腹也。

又,凡借以喻物。詩・周南》:赳赳武夫,公侯腹心。河圖》引蜀謠:汶阜之山,江出其腹。

又,遺腹。前漢・昭帝紀》:泗水戴王有遺腹子煖。

又,腹疾。左傳・宣十六年》:叔展曰:河魚腹疾柰何。

又,衣名。釋名》:抱腹,上下有帶,抱裹其腹,上無襠者也。

又,姓。戰國策》:腹擊爲室而鉅。【註】趙臣。

又,人名。史記・燕世家》:燕王命相栗腹約歡趙。

又,《韻補》叶音必。易林》:隂寒主疾,水離其室;民飢于食,不病心腹。

注解

〔腹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下,康熙部首是肉部

〔腹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⺼、复

〔腹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肉,复声。此为后起形声字,初文应即“畐”( fú )字,象人腹部之形。本义是肚子。

〔腹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fù] ⑴ 一般指人和脊椎动物躯干的一部分,介于胸和骨盆之间,包括“腹壁”、“腹腔”及内脏(通常称“肚子”)⑵ 喻地区的前部、内部或中部⑶ 厚:“(冬季之月)冰方盛,水泽~坚,命取冰。”⑷ 怀抱:“出入~我。”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“𦞶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四下反切方六切頁碼130頁,第22

𦞶

異體

𦞶厚也。从𠕎𡕨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八反切方菊反頁碼337頁,第1行,第1

𦞶厚也。從肉复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四下反切方六切古音第三部頁碼678頁,第1許惟賢302頁,第3

𦞶厚也。

段注腹厚曡韵。此與髮拔也,尾微也一例。謂腹之取名。以其厚大。《釋名》曰:腹,複也。富也。文法同。《釋詁》、《毛傳》皆云:腹,厚也。則是引伸之義。謂凡厚者皆可偁腹。如《小雅》出入腹我,《月令》水澤腹堅是也。

从肉。𡕨聲。

段注方六切。三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腹从复聲,𡕨从畐省,訓厚為畐之借。

白话解释

腹,厚实。字形采用“肉(月)”作边旁,采用“复”作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右上像人挺個大肚子的樣子,左下像「复」。戰國文字左邊像「肉」,右邊像「复」。篆文從肉、复聲。從「肉」,指與人或動物有關;「复」表示音讀。隸書、楷書從篆文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腹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258頁,第16字
2陳昌治本第344頁,第10字
3黃侃手批第269頁
4說文校箋第171頁,第11字
5說文考正第163頁,第3字
6說文今釋第580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1010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2362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844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103頁,第17字
11標注說文第168頁,第1字
12說文注箋第1312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4497頁【補遺】第16675頁
14通訓定聲第1173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344頁【崇文】第1373頁
16說文句讀第504頁
17章授筆記第179頁,第1字
18古字詁林第四冊,第435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428頁,第2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