𦜅字概述
〔𦜅〕字部首是月部,总笔画是11画。
〔𦜅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月、邦”。
〔𦜅〕字仓颉码是BQJL,五笔是EDTB,郑码是QCY。
〔𦜅〕字的UNICODE是U+26705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57445,UTF-32:00026705,UTF-8:F0 A6 9C 85。
〔𦜅〕字异体字是膀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𦜅”,请参考“膀”字。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下 部首:肉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369頁,第1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990頁,第15字
標點整理本: 第956頁,第27字
音《唐韻》:步光切;《集韻》:蒲光切,𡘋音旁。《說文》:脅也。或从骨作髈。《博雅》:膀,脅也。
义又,《博雅》:膀胱謂之脬。詳胱字註。
音又,《集韻》:鋪郎切,音滂 —— 脹也。
注解
〔膀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下,康熙部首是肉部。
〔膀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bǎng、pá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⺼、旁。
〔膀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肉,旁声。本义是肩膀。
〔膀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bǎng] ⑴ 胳膊的上部靠肩的部分⑵ 鸟类和昆虫的飞行器官㈡ [páng] ⑴ páng ㄆㄤˊ [膀胱]俗称尿脬,暂存尿液的囊状体,在骨盆腔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