𦕾字详情

𭗱

𦕾

耳部

13画

7

13画 (𦕾)

左右结构

SJHPR

CERJ

U 2657E

BQAK

𦕾字概述

𦕾〕字部首是耳部,总笔画是13画

𦕾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耳、𠯑”。

𦕾〕字仓颉码是SJHPR,五笔是BQAK,郑码是CERJ

𦕾〕字的UNICODE是U+2657E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57054,UTF-32:0002657E,UTF-8:F0 A6 95 BE。

𦕾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基本释义

𦕾

同“”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中 部首:耳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310頁,第10

同文書局本: 第967頁,第34

標點整理本: 第933頁,第19

說文》聒本字。

注解

𦕾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耳部

𦕾〕字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耳、𠯑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下反切古活切頁碼354頁,第25

𢤌

異體

𢤌善自用之意也。从心銛聲。《商書》曰:「今汝懖懖。」

𦘉

𦘉古文从耳。

附注朱駿聲《通訓定聲》:「从耳之字,當為聒之古文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反切古活反頁碼861頁,第1行,第1

𦘉善自用之意也。從心銽聲。《商書》曰:「今女銽銽。」

鍇注臣鍇曰:「今《尚書》作聒聒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861頁,第1行,第2

古文從耳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下反切𣴠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039頁,第8許惟賢891頁,第12

𦘉歫善自用之意也。

段注歫字各本無。依《尙書音義》所引補。許書無拒。歫卽今拒字。

从心。銽聲。

段注𣴠。十五部。

《商書》曰:今女懖懖。

段注《般庚》上篇文。馬云:拒善自用之意。許同之。鄭云:難告之意。其義略同。其字皆作懖。未嘗作聒也。衞包因鄭云懖讀如聒耳之聒。竟改經文作䀨䀨。《開成石經》從之。學者取以改孔氏《正義》,陸氏《釋文》。至宋人乃有訓聒聒爲譊譊多言者。

古文从耳。

段注葢壁中文如是。孔安國易从耳爲从心。葢由伏生《尙書》如是。

懖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699頁,第12字
2陳昌治本第885頁,第4字
3黃侃手批第672頁
4說文校箋第455頁,第5字
5說文考正第421頁,第22字
6說文今釋第1526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2597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5175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245頁,第5字
10說文標整第278頁,第4字
11標注說文第440頁,第17字
12說文注箋第3640頁,第3字
13說文詁林第10447頁【補遺】第17588頁
14通訓定聲第2751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904頁【崇文】第3613頁
16說文句讀第1468頁
17古字詁林第八冊,第1024頁,第2字
18古字釋要第992頁,第1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古活切頁碼399頁,第9

𦕾

異體

𦕾讙語也。从耳𠯑聲。

附注邵瑛羣經正字:「今經典多作聒……正字當作𦕾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古活反頁碼960頁,第1行,第1

𦕾讙語也。從耳𠯑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《春秋左傳》:『太子痤聒而與之語。』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古活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366頁,第1許惟賢1028頁,第6

𦕾讙語也。

段注讙者,譁也。

从耳。𠯑聲。

段注古活切。十五部。

白话解释

聒,狂欢谈论。字形采用“耳”作边旁,“”作声旁。

聒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787頁,第8字
2陳昌治本第1003頁,第6字
3黃侃手批第756頁
4說文校箋第522頁,第8字
5說文考正第472頁,第2字
6說文今釋第1731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2925頁,第4字
8說文探原第5853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515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313頁,第1字
11標注說文第501頁,第1字
12說文注箋第4156頁,第3字
13說文詁林第11683頁【補遺】第17777頁
14通訓定聲第2749頁,第5字
15說文義證第1037頁【崇文】第4145頁
16說文句讀第1703頁
17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580頁,第1字
18古字釋要第1101頁,第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