𥿛字详情

𭗱

𥿛

糹部

11画

5

10画 (衻)

左右结构

VFGB

ZLB

U 25FDB

XMFG

𥿛字概述

𥿛〕字部首是糹部,总笔画是11画

𥿛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糸、冉”或“糹、冉”。

𥿛〕字仓颉码是VFGB,五笔是XMFG,郑码是ZLB

𥿛〕字的UNICODE是U+25FDB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55611,UTF-32:00025FDB,UTF-8:F0 A5 BF 9B。

𥿛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基本释义

𥿛

同“”。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𥿛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下 部首:衣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666頁,第9

同文書局本: 第1113頁,第1

標點整理本: 第1088頁,第2

唐韻》:汝鹽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如占切,𡘋音髥。廣韻》:衣緣也。

又,《禮・喪大記》:婦人復不以衻。【註】衻,婦人嫁時上服也。儀禮・士昏禮》:女次純衣纁衻。【註】衻之言任也,以纁緣其衣,象隂氣上任也。

又,《類篇》:衣下襈也。禮・雜記》:繭衣裳與稅衣、纁衻爲一。【註】裳下襈也,婦人蔽膝也。小爾雅》:蔽膝謂之衻。

又,《集韻》:尼占切,音粘 —— 義同。

又,處占切 —— 與襜、襝同。

直》作袡。韻會》:別作

注解

〔衻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下,康熙部首是衣部

〔衻〕字拼音是rá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衤、冄

〔衻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rán] ⑴ 衣边。⑵ 古代女子出嫁时穿的盛装。⑶ 系在衣服前面的围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