𥙈字详情

𭗱

𥙈

礻部

9画

5

9画 (祋)

左右结构

IFRUE

WSYX

U 25648

PYNC

𥙈字概述

𥙈〕字部首是礻部,总笔画是9画

𥙈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示、巳、又”或“礻、巳、又”。

𥙈〕字仓颉码是IFRUE,五笔是PYNC,郑码是WSYX

𥙈〕字的UNICODE是U+25648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53160,UTF-32:00025648,UTF-8:F0 A5 99 88。

𥙈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基本释义

𥙈

同“”。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𥙈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下 部首:示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013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840頁,第14

標點整理本: 第801頁,第8

廣韻》:丁外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都外切,𡘋𣪌說文》:殳也。或說城郭市里高縣羊皮,有不當入而欲入者,暫下以驚牛馬曰祋。故从示、殳。》曰:何戈與祋。

又,祋祤,縣名,在馮翊。前漢・郊祀志》:鳳皇集祋祤。

又,《廣韻》:丁活切,音掇 —— 義同。前漢・郊祀志》,顏師古讀。

又,姓。漢光祿勳祋諷。

注解

〔祋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示部

〔祋〕字拼音是du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礻、殳

〔祋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duì] ⑴ 古代的一种兵器,即殳。⑵ 悬挂羊皮的竿子。古代用羊皮挂在竿子上,置放城门口,用以惊吓不当入城而入城的牛马:“关门夜开,不下羊皮之~。”⑶ 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