𥁊字概述
〔𥁊〕字部首是皿部,总笔画是9画。
〔𥁊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友、皿”。
〔𥁊〕字仓颉码是KEBT,五笔是DCLF,郑码是GDXL。
〔𥁊〕字的UNICODE是U+2504A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51626,UTF-32:0002504A,UTF-8:F0 A5 81 8A。
〔𥁊〕字异体字是盋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𥁊”,请参考“盋”字。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中 部首:皿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899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793頁,第22字
標點整理本: 第750頁,第17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北末切,音撥。《說文》:盋,食器也。盂屬。程大昌《演繁露》:盂,食器。若盋而大,今之所謂盋盂也。
义《唐韻》同「鉢」。《六書正譌》:从皿,犮聲 —— 別作鉢,非。
注解
〔盋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皿部。
〔盋〕字拼音是bō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犮、皿。
〔盋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bō] ⑴ 同“鉢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