𤏡字详情

𭗱

𤏡

火部

16画

12

14画 (僰)

上下结构

DBF

FLLU

U 243E1

GMIO

𤏡字概述

𤏡〕字部首是火部,总笔画是16画

𤏡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棘、火”。

𤏡〕字仓颉码是DBF,五笔是GMIO,郑码是FLLU

𤏡〕字的UNICODE是U+243E1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48449,UTF-32:000243E1,UTF-8:F0 A4 8F A1。

𤏡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基本释义

𤏡

同“”。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𤏡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中 部首:人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61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118頁,第1

標點整理本: 第42頁,第30

唐韻》:蒲北切;《集韻》:鼻墨切,𡘋音匐。禮・王制》:屛之遠方,西曰僰〔「西」下有一「方」字,原文作:「屛之遠方,西方曰僰」。「僰」,一作「棘」〕【註】僰,偪也,使之偪寄於荒遠也。又,《說文》:犍爲蠻夷也。田汝成《炎徼紀聞》:僰人在漢爲犍爲郡,在唐爲于矢部,蓋南詔東鄙也。揚雄〈長楊賦〉:羌僰東馳。

說文》作僰,从人在棘中,或作𠍷

卷目:考證・子集中 部首:人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56頁,第3

同文書局本: 第1639頁,第24

《禮・王制》屛之遠方,西曰僰。

謹照原文西字下增方字。

《說文》作僰。从人,在棘中。

謹照原文在棘中改爲棘聲。

注解

〔僰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中,康熙部首是人部

〔僰〕字拼音是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棘、人

〔僰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bó] ⑴ 中国古代称西南地区的某一少数民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