𣼜字详情

𭗱

𣼜

氵部

14画

11

12画 (淹)

左右结构

EKLU

VGNZ

U 23F1C

IDVN

𣼜字概述

𣼜〕字部首是氵部,总笔画是14画

𣼜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氵、奄”或“氵、𡘹”。

𣼜〕字仓颉码是EKLU,五笔是IDVN,郑码是VGNZ

𣼜〕字的UNICODE是U+23F1C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47228,UTF-32:00023F1C,UTF-8:F0 A3 BC 9C。

𣼜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基本释义

𣼜

同“”。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509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632頁,第17

標點整理本: 第580頁,第1

唐韻》:英廉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衣廉切;《正韻》:衣炎切,𡘋音醃 —— 水名。說文》:水,出越巂徼外,東入若水。

又,漬也。禮・儒行》:淹之以好樂。

又,《爾雅・釋詁》:淹留,久也。左傳・僖三十三年》:吾子淹久於敝邑。通作奄。前漢・郊祀歌》:神淹留。

又,揚子《方言》:淹,敗也 —— 水敝爲淹。

又,《集韻》:衣檢切,音掩 —— 水涯也。一曰繅絲出緒也。禮・祭義》:夫人繅三盆手。【註】三盆手者,三淹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於劒切,音俺。又,《集韻》:於贍切,音𢜰 —— 義𡘋同。又,沒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憶笈切,音裛 —— 亦漬也。

卷目:考證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371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1655頁,第19

《禮・儒行》淹之以好樂。

謹照原文好樂改樂好。

又通作奄。《前漢・郊祀歌》神淹留。

謹照原文淹留改奄留。

注解

〔淹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

〔淹〕字拼音是yā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奄

〔淹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yān] ⑴ 浸没( mò )⑵ 皮肤被汗液浸渍⑶ 广⑷ 滞,久留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“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英廉切頁碼360頁,第11

𣼜

異體

𣼜水。出越巂徼外,東入若水。从水𡘹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殷潛反頁碼876頁,第4行,第2

𣼜水,出越嶲徼外,東入若水。從水奄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英廉切古音第八部頁碼2080頁,第1許惟賢910頁,第1

𣼜淹水。出越雟徼外。東入若水。

段注越雟郡屬益州,二志同。雟音先蘂反。今四川語言讀如西上聲。《佩觿》謂字作嶲與雟不同者,謬說也。同字異音耳。不言何縣徼外者,未審也。《水經》曰:淹水,出越雟遂久縣徼外。東南至靑蛉縣。又東過姑復縣南。東入於若水。然則淹水亦合金沙江以入江者也。越雟郡今四川寧遠府是其地。

从水。奄聲。

段注英廉切。八部。《廣韵》淹下曰:漬也。滯也。久畱也。敗也。

白话解释

淹,河川。源出越隽徼外,向东流入若水河。字形采用“水”作边旁,“奄”是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字形從水,表示與水相關;奄聲,表示音讀。隸變作,楷定作淹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規範字作「」。

淹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711頁,第9字
2陳昌治本第903頁,第9字
3黃侃手批第685頁
4說文校箋第464頁,第1字
5說文考正第429頁,第5字
6說文今釋第1553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2639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5270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2287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283頁,第2字
11標注說文第449頁,第7字
12說文注箋第3704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10612頁【補遺】第17605頁
14通訓定聲第512頁,第5字
15說文義證第921頁【崇文】第3681頁
16說文句讀第1494頁
17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17頁,第2字
18古字釋要第1003頁,第8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