𣕐字详情

𭗱

𣕐

三叠字

木部

13画

9

13画 (𣕐)

上下结构

UUUD

ZIZF

U 23550

BHBS

𣕐字概述

𣕐〕字部首是木部,总笔画是13画

𣕐〕字是上下结构,三叠字 (含三叠字结构),可拆字为“芔、木”或“芔、朩”。

𣕐〕字仓颉码是UUUD,五笔是BHBS,郑码是ZIZF

𣕐〕字的UNICODE是U+23550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44720,UTF-32:00023550,UTF-8:F0 A3 95 90。

𣕐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基本释义

𣕐

同“”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中 部首:木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294頁,第9

同文書局本: 第542頁,第16

標點整理本: 第488頁,第13

集韻》:桑,古作𣕐。註詳六畫。

注解

𣕐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

𣕐〕字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芔、朩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“𣕐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六下反切息郞切頁碼197頁,第3

異體𣕐

桑蠶所食葉木。从叒、木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二反切斯郎反頁碼504頁,第6行,第2

桑蠶所食葉木。從木叒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此蠶所食,異於東方自然之神木,加木以別之。自然桑字,象形而簡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六下反切息郎切古音第十部頁碼1088頁,第1許惟賢481頁,第3

桑蠶所食葉木。从叒木。

段注榑桑者,桑之長也。故字从叒。桑不入《木部》而傅於叒者。所貴者也。息郎切。十部。

白话解释

桑,蚕所食用的一种阔叶灌木。字形采用“叒、木”会义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字形從木而上著其葉,以為桑樹之形。戰國文字與甲骨文同,其上作「」,猶如三「」(),故篆文乃誤作「」,使構形成為從木、從叒。隸書則將篆文的「」隸定作「」,反與戰國文字近似。楷書則據篆文而作三又之「桑」。在六書中,甲骨文、戰國文字屬於合體象形;篆文、隸書及楷書字形則屬於異文會意。

桑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389頁,第3字
2陳昌治本第503頁,第2字
3黃侃手批第389頁
4說文校箋第252頁,第2字
5說文考正第242頁,第6字
6說文今釋第865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1512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3270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278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153頁,第11字
11標注說文第249頁,第2字
12說文注箋第2000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6314頁【補遺】第16925頁【後編】第14592頁
14通訓定聲第3577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523頁【崇文】第2089頁
16說文句讀第794頁
17說文新證第497頁,第2字
18古字詁林第六冊,第45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603頁,第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