𢲘字概述
〔𢲘〕字部首是扌部,总笔画是13画。
〔𢲘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扌、𥥍”。
〔𢲘〕字仓颉码是QJCC,五笔是RPWU,郑码是DWGU。
〔𢲘〕字的UNICODE是U+22C98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42488,UTF-32:00022C98,UTF-8:F0 A2 B2 98。
〔𢲘〕字异体字是探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中 部首:手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048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438頁,第14字
標點整理本: 第385頁,第14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他含切,音貪。《說文》:遠取之也。《增韻》:伺也、索也。《易・繫辭》:探賾索隱。【疏】探謂閱探求取。《書・多方》:則惟爾多方,探天之威。【註】自取天威也。《榖梁傳・隱元年》:已探先君之邪志。《前漢・董仲舒傳》:春秋深探其本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言》:探,試也。《論語》:見不善如探湯。《史記・酈生傳》:此所謂探虎口者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他紺切,音僋 —— 義同。
音又,《集韻》:時占切,音蟾 —— 亦取也。與撏同。
义《說文》本作𢲘。今文作探。《周禮》作撢。互見撢字註。
注解
〔探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。
〔探〕字拼音是tà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扌、罙。
〔探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手,罙( shēn )声。本义是摸取。
〔探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tàn] ⑴ 寻求⑵ 侦察打听⑶ 做侦察工作的人⑷ 访问,看望⑸ 头或上体伸出,手伸入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他含切頁碼第405頁,第32字續丁孫
𢲘
異體探
遠取之也。从手𥥍聲。
附注邵瑛羣經正字:「今經典作探。」
蔣注《五經文字》:𢲘探,上《說文》,下經典相承隷省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他含反頁碼第973頁,第6行,第1字述
逺取之也。從手𥥍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𥥍音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他含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2420頁,第4字許惟賢第1052頁,第7字
遠取之也。
段注探之言深也。易曰:探嘖索隱。
从手。突聲。
段注他含切。古音在七部。
白话解释
探,伸长手臂够取较远的东西。字形采用“手”作边旁,采用“罙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從爪、水、皿,會探水溫、探深淺之意,在六書中屬於會意。篆文從手、罙聲,隸書、楷書同。「探」從「手」為義符,表示是手部的動作;從「罙」為聲符,有兼義的功能,依《說大》,「罙」字的本義為「深也」(從古文字來看,「罙」就是「深」與「探」的初文,其本義之一為探深淺),此義與「探」密切相關,因此有兼義功能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探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801頁,第7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025頁,第1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769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534頁,第17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480頁,第23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769頁,第3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2987頁,第4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5982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569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19頁,第13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512頁,第10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4243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1904頁【補遺】第17815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334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058頁【崇文】第4229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744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503頁,第5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693頁,第2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1122頁,第14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