𢱀字详情

𭗱

𢱀

手部

12画

9

13画 (揫)

上下结构

FDQ

UOMM

U 22C40

OTRJ

𢱀字概述

𢱀〕字部首是手部,总笔画是12画

𢱀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秌、手”。

𢱀〕字仓颉码是FDQ,五笔是OTRJ,郑码是UOMM

𢱀〕字的UNICODE是U+22C40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42400,UTF-32:00022C40,UTF-8:F0 A2 B1 80。

𢱀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基本释义

𢱀

同“”。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𢱀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中 部首:手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059頁,第13

同文書局本: 第444頁,第2

標點整理本: 第390頁,第23

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卽由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將由切,𡘋音啾。說文》本作𢱀,束也。增韻》:斂也。禮・鄕飲酒義》秋之爲言愁也〔註〕:愁讀爲揫。揫,斂也。

又,《爾雅・釋詁》:聚也。馬融〈廣成頌〉:揫斂九藪之動物。

又,《集韻》:字秋切,音遒 —— 亦聚也。說文》引《》百祿是揫。今《》作遒。

又,揚子《方言》:細也。斂物而細謂之揫。

又,《前漢・律歷志》作𩏶。別見韋部。

又,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揫,或作愁。引〈鄕飲酒義〉。〇【按】愁有揫音,非揫與愁通也。

注解

〔揫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

〔揫〕字拼音是jiū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秋、手

〔揫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jiū] ⑴ 聚集:“~敛九薮之动物。”⑵ 束。⑶ 细小。⑷ 固。⑸ 古通“揪”:“忍终教束手囹圄,急提防劈面~拖。”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五下反切卽由切頁碼175頁,第18

𩏶

異體𩏷𩏸𩏢

𩏶收束也。从韋𥼚聲。讀若酋。

鉉注臣鉉等曰:𥼚,聲不相近。未詳。

𥾀

𥾀𩏶或从要。

揫𩏶或从秌、手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反切即由反頁碼435頁,第6行,第1

揫收束也。從韋𥼚聲。讀若酋。

鍇注臣鍇按:《漢書・律曆志》:秋𩏷也。

反切………頁碼435頁,第6行,第2

𩏷或從要。

反切………頁碼435頁,第6行,第3

𩏷或從秋、手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五下反切卽由切古音第三部頁碼942頁,第1許惟賢416頁,第1

揫收束也。

段注《漢・律曆志》曰:秋,𩏷也。物𩏷斂乃成孰。鄉飮酒義曰:西方者秋。秋之爲言揫也。

从韋。

段注取圍束之義。

𥼚聲。讀若酋。

段注𥼚从焦聲。焦从雥省聲。卽由切。三部。

𩏶或从要。

段注亦取圍束之意。

𩏶或从秋手。

𩏷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349頁,第1字
2陳昌治本第448頁,第1字
3黃侃手批第351頁
4說文校箋第221頁,第6字
5說文考正第218頁,第14字
6說文今釋第765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1337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2953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119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137頁,第17字
11標注說文第220頁,第4字
12說文注箋第1761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5666頁【補遺】第16836頁
14通訓定聲第1072頁,第5字
15說文義證第458頁【崇文】第1829頁
16說文句讀第690頁
17古字詁林第五冊,第707頁,第3字
18古字釋要第553頁,第2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卽由切頁碼404頁,第1

𢱀

異體

𢱀束也。从手秌聲。《詩》曰:「百祿是揫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即由反頁碼969頁,第7行,第2

𢱀束也。從手秋聲。《詩》曰:「百禄是揫。」

鍇注臣鍇按:《爾雅》:「束,聚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卽由切古音第三部頁碼2406頁,第3許惟賢1046頁,第2

𢱀束也。

段注束者,縳也。《鄉飲酒》義曰:西方者秋。秋之爲言愁也。愁讀爲揫。按《韋部》𩏶,收束也。或从要作𩏶。或从秋手作揫。揫卽𢱀。然則此篆實爲重出也。

从手。秌聲。

段注卽由切。三部。

詩曰:百祿是𢱀

段注《商頌・長發》文。今詩作遒。傳曰:遒,聚也。

揫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797頁,第8字
2陳昌治本第1019頁,第1字
3黃侃手批第765頁
4說文校箋第531頁,第13字
5說文考正第478頁,第11字
6說文今釋第1758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2969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5942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2553頁,第4字
10說文標整第317頁,第20字
11標注說文第509頁,第3字
12說文注箋第4218頁,第3字
13說文詁林第11837頁【補遺】第17806頁
14通訓定聲第1075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1052頁【崇文】第4205頁
16說文句讀第1733頁
17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663頁,第4字
18古字釋要第1117頁,第4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