𢰤字概述
〔𢰤〕字部首是扌部,总笔画是12画。
〔𢰤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扌、奇”或“扌、竒”。
〔𢰤〕字仓颉码是QYTR,五笔是RUSK,郑码是DSAJ。
〔𢰤〕字的UNICODE是U+22C24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42372,UTF-32:00022C24,UTF-8:F0 A2 B0 A4。
〔𢰤〕字异体字是掎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中 部首:手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045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437頁,第8字
標點整理本: 第384頁,第7字
音《唐韻》:居綺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舉綺切,𡘋羈上聲。《說文》:偏引也。《廣韻》:牽一腳也。《周禮・秋官》:翨氏掌攻猛鳥,各以其物爲媒而掎之。【註】鳥來下則掎其腳。〈魯語〉:掎止晏萊焉。【註】從後曰掎。《前漢・班固敘傳》:秦失其鹿,劉季逐而掎之。【註】掎,偏持其足也。
义又,發也。班固〈西都賦〉:機不虛掎。
音又,《正韻》:居里切,音几 —— 義同。
音又,《唐韻》、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居宜切,音羈 —— 亦偏引也。
音又,古音讀若哿。《音學五書》:古音居我反,後人誤入四紙韻。《詩・小雅》:伐木掎矣,析薪扡矣。又,《正字通》:掎,居何切,讀若柯。扡,䚽何切,𡘋古音也。〇【按】《詩釋文》掎,寄彼反。又,疏云:掎者,倚也,以物掎其巓峰也 —— 音義亦从紙韻。
音又,《集韻》:隱綺切,音倚 —— 掎匜,不正也。與𢷔同。
注解
〔掎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。
〔掎〕字拼音是jǐ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扌、奇。
〔掎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ǐ] ⑴ 拖住,牵引⑵ 发射:“机不虚~”。⑶ 古同“倚”,支撑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居綺切頁碼第406頁,第1字續丁孫
掎
異體𢰤
偏引也。从手奇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居綺反頁碼第974頁,第2行,第3字述
偏引。一曰踦也。從手奇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春秋左傳》:「譬如捕鹿,諸戎掎之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居綺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2422頁,第2字許惟賢第1053頁,第3字
偏引也。
段注一本作偏引一足也。見李賢,司馬貞所引。此依《左傳》注增二字耳。《左傳》曰:譬如捕鹿。晉人角之。諸戎掎之。杜注云:掎之,掎其足也。《國語》。掎止晏萊。韋云:從後曰掎。《子虛賦》腳麟。司馬彪云:腳,掎也。詩。《伐木》掎矣。傳曰:《伐木》者掎其顚。
从手。奇聲。
段注居綺切。古音在十七部。
掎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801頁,第13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025頁,第7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770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535頁,第4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481頁,第4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770頁,第3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2989頁,第3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5986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570頁,第3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19頁,第19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512頁,第16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4246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1910頁【補遺】第17816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959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059頁【崇文】第4233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745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694頁,第4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1123頁,第6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