𢨚字详情

𭗱

𢨚

戈部

19画

15

18画 (戴)

右上包围结构

QIWTC

BIEO

U 22A1A

FHAW

𢨚字概述

𢨚〕字部首是戈部,总笔画是19画

𢨚〕字是右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“𢦒、異”。

𢨚〕字仓颉码是QIWTC,五笔是FHAW,郑码是BIEO

𢨚〕字的UNICODE是U+22A1A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41850,UTF-32:00022A1A,UTF-8:F0 A2 A8 9A。

𢨚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基本释义

𢨚

同“”。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𢨚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中 部首:戈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992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414頁,第25

標點整理本: 第360頁,第23

唐韻》:都代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丁代切,𡘋𪒴去聲。說文》:分物得增益曰戴。一曰首戴也。廣韻》:荷戴也。書・大禹謨》:衆非元后何戴。孟子》: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。

又,《爾雅・釋地》:途出其前戴丘。【疏】道過丘南,若爲道負戴。

又,値也。禮・喪大記》:君纁戴六。【註】戴之言値也。爾雅・釋地》:戴日爲丹穴。【註】値也。【疏】値日之下,其處名丹穴。

又,《諡法》:典禮無愆曰戴。左傳・隱三年》:其娣戴嬀生桓公。【註】戴謂諡。

又,姓。出濟北,本宋戴穆公後。

又,或作載。禮・月令》:載靑旂。詩・周頌》:載弁俅俅。【音義】如字。又,與戴同。

又,《韻會》作代切,音再 —— 地名。春秋・隱十年》:宋人,蔡人,衞人伐戴。【註】戴國,今陳留外黃縣東南有戴城。【釋文】戴音再。

注解

〔戴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戈部

〔戴〕字拼音是dài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𢦏、異

〔戴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本义是增益。

〔戴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dài] ⑴ 加在头、面、颈、手等处⑵ 尊奉,推崇,拥护⑶ 姓。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“𢨚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三上反切都代切頁碼81頁,第2

𢨚

異體

𢨚分物得增益曰戴。从異𢦔聲。

𢨇

𢨇籀文戴。

附注林義光《文源》:「此義經傳無用者。戴相承訓為頭載物,當即本義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五反切都愛反頁碼224頁,第6行,第1

𢨇分物得増益曰戴。從異𢦏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是分物得益也。《史》陳平分社肉曰:『使平宰天下如分此肉矣,衆喜而戴之也。』會意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224頁,第7行,第1

籒文戴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三上反切都代切古音第一部頁碼418頁,第2許惟賢188頁,第5

𢨇分物得增益曰戴。

段注《釋訓》曰:蓁蓁,孽孽,戴也。《毛傳》云:蓁蓁,至盛皃。孽孽,盛飾。是皆謂加多也。引伸之凡加於上皆曰戴。如土山戴石曰崔嵬,石山戴土曰𥕅是也。又與載通用。言其上曰戴。言其下曰載也。《釋山》或本。石載土謂之崔嵬。土載石爲砠。謂石載於土,土載於石則與《毛傳》不異也。《周頌》載弁俅俅,《月令》載青旗皆同戴。

从異。𢦒聲。

段注都代切。一部。

𢨇,籒文戴。

段注弋聲,𢦒聲同在一部。葢非从戈也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分物增益,與直(值,價值相當)相近。《考工記》:「謂之牛戴牛(死牛皮骨與 [活牛同值]」,此戴即價值字。故價值字當作戴。戴、直皆在一部。戴冠當作載。

得增益曰戴,引申為戴冒,實當作載字,《詩》「戴弁求求」。「牛戴牛」,謂值相當也。古值字只作直,古直讀德(齒音作舌頭音);德之入聲曰戴。「牛戴牛」者,死牛之皮骨與生牛之直相當也。

《說文》 「分物得增益曰戴」,與直(值)義近。值,持也,義别。《考工記》曰:「謂之牛戴牛」,言死牛之直與活牛同,戴即直也。直古音德,與戴同在第一部。戴于首之戴當作載(《詩》「載弁求求」)。

《考工記》「謂之牛戴牛」,此戴即價值之值字(古只有直字)。戴,古音荅(去聲);直,古音特(入聲),同在第一部。戴帽當作載帽。

白话解释

戴,分配财物获得增益叫“戴”。字形采用“異”作边旁,“”作声旁。,这是籀文写法的“戴”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、金文「戴」都寫作「異」,像人舉高雙手將東西罩在頭上。在六書中屬於象形。篆文改成從異、?聲的形聲結構,《說文》籀文將「?」聲改成「戈」聲。隸書、楷書則繼承篆文的寫法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戴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161頁,第5字
2陳昌治本第228頁,第3字
3黃侃手批第180頁
4說文校箋第111頁,第6字
5說文考正第105頁,第4字
6說文今釋第372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642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1491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549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66頁,第8字
11標注說文第111頁,第4字
12說文注箋第823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3258頁【補遺】第16480頁
14通訓定聲第756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229頁【崇文】第913頁
16說文句讀第317頁
17說文新證第179頁,第1字
18章授筆記第121頁,第5字
19古字詁林第三冊,第226頁,第1字
20古字釋要第287頁,第2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