𢗍字详情

𭗱

𢗍

心部

7画

4

8画 (𢗍)

上下结构

UMP

ZIAW

U 225CD

BHGN

𢗍字概述

𢗍〕字部首是心部,总笔画是7画

𢗍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㞢、心”。

𢗍〕字仓颉码是UMP,五笔是BHGN,郑码是ZIAW

𢗍〕字的UNICODE是U+225CD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40749,UTF-32:000225CD,UTF-8:F0 A2 97 8D。

𢗍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𢗍

基本解释

同“”。《玉篇•心部》:“𢗍”,“”的古文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上 部首:心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905頁,第6

同文書局本: 第378頁,第4

標點整理本: 第322頁,第4

集韻》:志,古作𢗍。朱子曰:心之所㞢謂之志。日之所㞢謂之峕。故𢗍从之从心。峕从㞢从日。餘詳三畫志字註。

注解

𢗍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上,康熙部首是心部

𢗍〕字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㞢、心

𢗍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undefined] ⑴ 同“志”。《玉篇•心部》:“𢗍”,“志”的古文。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“𢗍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下反切職吏切頁碼350頁,第1

𢗍

異體志、𢖽

𢗍意也。从心𡳿聲。

附注段玉裁注:「此篆小徐本無,大徐以『意』下曰『志也』補,此為十九文之一……許《心部》無『志』者,葢以其即古文『識』而『識』下失載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反切職吏切頁碼850頁,第3行,第1

𢗍意也。從心之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下反切職吏切古音第一部頁碼2006頁,第1許惟賢876頁,第3

𢗍意也。从心㞢。㞢亦聲。

段注按此篆小徐本無。大徐以意下曰志也補此爲十九文之一。原作从心之聲。今又增二字。依大徐次於此。志所以不錄者《周禮》保章氏注云:志古文識。葢古文有志無識。小篆乃有識字。保章注曰:志古文識。識,記也。《哀公問》注曰:志讀爲識。識,知也。今之識字,志韵與職韵分二解。而古不分二音。則二解義亦相通古文作志。則志者,記也,知也。惠定宇曰:《論語》賢者識其大者,蔡邕石經作志。多見而識之,《白虎通》作志。《左傳》曰以志吾過。又曰且曰志之。又曰歲聘以志業。又曰吾志其目也。《尙書》曰若射之有志。《士喪禮》志矢注云志猶擬也。今人分志向一字。識記一字。知識一字。古衹有一字一音。又旗幟亦卽用識字。則亦可用志字。《詩・序》曰:詩者,志之所之也。在心爲志。發言爲詩。志之所之不能無言。故識从言。《哀公問》注云志讀爲識者,漢時志識已殊字也。許《心部》無志者,葢以其卽古文識而識下失載也。職吏切。一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意也,即識之古文,後人作誌。

即識之古文。

志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689頁,第5字
2陳昌治本第869頁,第6字
3黃侃手批第663頁
4說文校箋第447頁,第2字
5說文考正第415頁,第4字
6說文今釋第1499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2551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5078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203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273頁,第10字
11標注說文第432頁,第4字
12說文注箋第3586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10278頁【補遺】第17569頁【後編】第14658頁
14通訓定聲第713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889頁【崇文】第3553頁
16章授筆記第427頁,第4字
17古字詁林第八冊,第946頁,第1字
18古字釋要第977頁,第5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