𢎞字详情

𭗱

𢎞

弓部

4画

1

5画 (弘)

左右结构

NV

YZZ

U 2239E

XNN

𢎞字概述

𢎞〕字部首是弓部,总笔画是4画

𢎞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弓、𠃋”。

𢎞〕字仓颉码是NV,五笔是XNN,郑码是YZZ

𢎞〕字的UNICODE是U+2239E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40190,UTF-32:0002239E,UTF-8:F0 A2 8E 9E。

𢎞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基本释义

𢎞

同“”。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𢎞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下 部首:弓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854頁,第8

同文書局本: 第356頁,第17

標點整理本: 第300頁,第18

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胡肱切,或平聲。說文》:弓聲也。

又,《爾雅・釋詁》:大也。【疏】弘者,含容之大也。易・坤彖》:含弘光大。

又,《正韻》:大之也。論語》:人能弘道。

又,叶胡公切,音洪。陸機〈贈弟雲〉詩:懷襲瑰瑋,璠植淸風;非德莫動,非道莫弘。

又,叶胡光切,音皇。陸雲〈陸常侍誄〉:於穆皇源,時惟誕弘;權輿有嬀,爰帝曁王。

注解

〔弘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下,康熙部首是弓部

〔弘〕字拼音是hó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弓、厶

〔弘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弓。厶( gōng )声。本义是弓声。

〔弘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hóng] ⑴ 大(现多用“宏”)⑵ 扩充,光大⑶ 姓。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“𢎞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二下反切胡肱切頁碼428頁,第7

異體𢎞

弘弓聲也。从弓𠃋聲。𠃋,古文肱字。

附注于省吾《甲骨文字釋林》:「甲骨文在弓背隆起處加一邪劃以為標志,于六書為指事,而《說文》誤認以為聲符。弓背隆起處是弓之強有力的部分,故弘之本義為高為大,高與大義相因。」
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弘、強意義較為抽象,古人造此字時,取最能代表弘強義的『弓』,加指事符號『口』形,遂成『𪪺(弘)』字。『口』形在弓的內外、上下並無不同。……拙意則以為弘、強義實相近,本當為一字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四反切戶明反頁碼1020頁,第4行,第1

弘弓聲也。從弓厶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厶,肱字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二下反切胡肱切古音第六部頁碼2561頁,第2許惟賢1112頁,第11

弘弓聲也。

段注《集韵》曰:弸㢬,弓聲也。或作彋。按㢬彋皆卽此篆也。《甘泉賦》曰:帷弸彋其拂汨兮。蘇林云:弸音石墮井弸爾之弸。彋音宏。李善曰:弸彋,風吹帷帳之聲也。是則弓聲之義引申爲他聲。經傳多叚此篆爲宏大字。宏者屋深。故《爾雅》曰:宏,大也。

从弓。厶聲。厶古文厷字。

段注見《又部》。胡肱切。六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弓聲也。引申有彊誼。訓大者,乃宏之借。强弱字亦當是弘之借,強从弘聲。《論語》「士不可以不弘毅」,弘即彊也。「執德不弘」,弘亦彊也,非訓寬大。

弘大=宏⊙大。

白话解释

弘,弓 * 射时发出的。字形采用“弓”作边旁,“厶”作声旁。厶,这是古文写法的“肱”字。

弘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848頁,第1字
2陳昌治本第1085頁,第6字
3黃侃手批第810頁
4說文校箋第566頁,第3字
5說文考正第508頁,第2字
6說文今釋第1876頁,第6字
7說文約注第3153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6306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2710頁,第4字
10說文標整第337頁,第22字
11標注說文第543頁,第4字
12說文注箋第4470頁,第3字
13說文詁林第12513頁【補遺】第17888頁
14通訓定聲第297頁,第3字
15說文義證第1114頁【崇文】第4453頁
16說文句讀第1848頁
17說文新證第880頁,第1字
18章授筆記第536頁,第3字
19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1070頁,第2字
20古字釋要第1186頁,第7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