𢌱字详情

𭗱

𢌱

廾部

6画

3

6画 (𢌱)

上下结构

YMT

AZAE

U 22331

GNGA

𢌱字概述

𢌱〕字部首是廾部,总笔画是6画

𢌱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与、廾”。

𢌱〕字仓颉码是YMT,五笔是GNGA,郑码是AZAE

𢌱〕字的UNICODE是U+22331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40081,UTF-32:00022331,UTF-8:F0 A2 8C B1。

𢌱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基本释义

𢌱

同“”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下 部首:廾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847頁,第3

同文書局本: 第353頁,第14

標點整理本: 第297頁,第13

廣韻》:古文與字。註詳臼部八畫。

注解

𢌱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下,康熙部首是廾部

𢌱〕字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与、廾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“𢌱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三上反切余呂切頁碼81頁,第8

𦥸

異體與、𦦲

𦥸黨與也。从舁从与。

𢌱

異體𢌱𢌱

𢌱古文與。

附注段玉裁注:「黨當作攩。攩,朋羣也。」王筠句讀:「借黨為攩者,依經典通用也。」
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从舁,牙聲。或省𦥑、或加口、或加𠄞。『牙』形或加繁飾『一』,後世訛變為『与』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五反切尹汝反頁碼225頁,第4行,第1

𢌱黨與也。從舁、与。

鍇注臣鍇曰:「《春秋左傳》曰:伯有聞子皮之甲不豫攻己也,喜曰:『子皮與我矣。』會意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225頁,第5行,第1

古文與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三上反切余呂切古音第五部頁碼419頁,第5許惟賢188頁,第11

𢌱黨與也。

段注黨當作攩。攩,朋群也。與當作与。与,賜予也。

从舁与。

段注會意。共舉而与之也。舁与皆亦聲。余呂切。五部。

古文與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黨與也。施與當作与。

字形解说

金文字形從舁、牙聲。從舁,舁字「從?廾」,像四手共舉;牙聲,聲兼義,像兩人用手鉤牙之形,表示給予。戰國文字「從舁、牙聲」,承金文字形而來。篆文形變為從舁、与聲。与聲,聲兼義,与為與字省舁,字形由牙字變體而來。《說文》古文從廾、与聲。隸書、楷書承篆文字形而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
與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162頁,第5字
2陳昌治本第228頁,第6字
3黃侃手批第181頁
4說文校箋第111頁,第9字
5說文考正第105頁,第7字
6說文今釋第373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643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1495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550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66頁,第11字
11標注說文第111頁,第7字
12說文注箋第825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3263頁【補遺】第16480頁
14通訓定聲第1692頁,第5字
15說文義證第230頁【崇文】第917頁
16說文句讀第318頁
17說文新證第180頁,第1字
18章授筆記第122頁,第2字
19古字詁林第三冊,第230頁,第1字
20古字釋要第288頁,第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