𢈔字详情

𭗱

𢈔

广部

9画

6

12画 (庾)

左上包围结构

ILWK

TGKO

U 22214

YJQI

𢈔字概述

𢈔〕字部首是广部,总笔画是9画

𢈔〕字是左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“广、臾”。

𢈔〕字仓颉码是ILWK,五笔是YJQI,郑码是TGKO

𢈔〕字的UNICODE是U+22214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39796,UTF-32:00022214,UTF-8:F0 A2 88 94。

𢈔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基本释义

𢈔

同“”。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𢈔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下 部首:广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834頁,第10

同文書局本: 第348頁,第14

標點整理本: 第291頁,第14

唐韻》:以主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勇主切,𡘋音窳。說文》:水槽倉也。一曰倉無屋者。釋名》:庾,裕也。言盈裕也,露積之言也,盈裕不可稱受,所以露積之也。詩・小雅》:曾孫之庾。【傳】露積曰庾。〈周語〉:野有庾積。史記・文帝紀》:發倉庾。【註】在邑曰倉,在野曰庾。

又,星名。隋書・天文志》:天倉西南四星曰天庾,積儲粟之所也。

又,量名。與斞通。周禮・冬官・陶人》:庾實二觳,厚半寸,脣寸。左傳・昭二十六年》:粟五千庾。【註】庾十六斗。

又,《韻會》:大庾,嶺名。五嶺之東者。亦曰東嶠。

又,姓。廣韻》:出潁川新野二望,本自堯時爲庾大夫,因氏焉。

又,弓名。與臾通。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・弓人》:往體多,來體寡,謂之夾臾之屬。【註】臾音庾,字亦作庾。夾庾之弓,合五而成規。

又,與𦺮通。集韻》:𦺮或省作庾。

卷目:考證・寅集下 部首:广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209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1647頁,第4

《周禮・冬官考工記・弓人》往體多,來體寡,謂之夾臾之屬。〔註〕臾音庾,字亦作庾。夾庾之弓,合五而成規。

謹照原文將註字以下改爲:釋文音庾。註作庾。云夾庾之弓,合五而成規。

注解

〔庾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下,康熙部首是广部

〔庾〕字拼音是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广、臾

〔庾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广( yǎn ),臾声。广,依山崖建成的房子。从“广”与房屋有关。本义是露天的谷堆。

〔庾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yǔ] ⑴ 露天的谷仓⑵ 古代容量单位,一庾等于十六斗。⑶ 姓。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“𢈔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九下反切以主切頁碼309頁,第1

異體𢈔

庾水漕倉也。从广臾聲。一曰倉無屋者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八反切勻取反頁碼767頁,第6行,第2

庾水槽倉。從广臾聲。一曰倉無屋者。

鍇注臣鍇按:《詩》傳:露積曰庾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九下反切以主切古音第四部頁碼1774頁,第2許惟賢776頁,第5

庾水漕倉也。

段注《漢書・孝文紀》應劭注同。謂水轉穀至而倉之也。

从广。臾聲。

段注以主切。古音在四部。

一曰倉無屋者。

段注無屋,無上覆者也。《小雅・楚茨》傳曰:露積曰庾。《甫田》箋云:庾,露積穀也。《周語》。野有庾積。韋注。庾,露積穀也。《釋名》說同。胡廣漢官解詁云:在邑曰倉。在野曰庾。

庾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609頁,第3字
2陳昌治本第769頁,第6字
3黃侃手批第588頁
4說文校箋第394頁,第8字
5說文考正第370頁,第3字
6說文今釋第1331頁,第4字
7說文約注第2273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4587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964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240頁,第26字
11標注說文第382頁,第9字
12說文注箋第3164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9245頁【補遺】第17402頁
14通訓定聲第1427頁,第5字
15說文義證第798頁【崇文】第3189頁
16說文句讀第1264頁
17古字詁林第八冊,第266頁,第2字
18古字釋要第885頁,第2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