𡸁字概述
〔𡸁〕字部首是山部,总笔画是10画。
〔𡸁〕字是嵌套结构,可拆字为“乖、凵”。
〔𡸁〕字仓颉码是HJTU,五笔是TGAM,郑码是MEEZ。
〔𡸁〕字的UNICODE是U+21E01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38753,UTF-32:00021E01,UTF-8:F0 A1 B8 81。
〔𡸁〕字异体字是垂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中 部首:土部
武英殿刻本: 第530頁,第6字
同文書局本: 第227頁,第16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59頁,第12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是爲切,音甀 —— 自上縋下。《易・大傳》: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。《詩・小雅》:垂帶而厲。
义又,布也。《後漢・鄧禹傳》:垂功名於竹帛。
义又,同「陲」。堂之盡處近階者。《書・顧命》:一人冕執戣,立于東垂;一人冕執瞿,立于西垂。《史記・袁盎傳》:臣閒千金之子,坐不垂堂。
义又,邊垂。《左傳・成十三年》:虔劉我邊垂㊟〔「邊垂」,開明版作「邊陲」〕。《前漢・谷永傳》:方今四垂宴然。
义又,地名。《春秋・隱八年》:宋公衞侯遇于垂。【註】垂,衞地,濟隂句陽縣東北有,垂亭。〈宣八年〉:仲遂卒于垂。【註】齊地。
音又,《集韻》:馳僞切,音縋 —— 鄕名,在縣。
音又,《集韻》:樹僞切;《正韻》:殊僞切,𡘋音瑞。《書・舜典》:垂共工㊟〔〈舜典〉無「垂共工」句。(開明版)〕。陸德明讀。
义又,將及也。杜甫有〈垂老別〉詩。
注解
〔垂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中,康熙部首是土部。
〔垂〕字拼音是chuí,独体字。
〔垂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土,( chuí )声。本义是边疆。
〔垂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chuí] ⑴ 东西一头挂下⑵ 敬辞,用于别人(多是长辈或上级)对自己的行动⑶ 传下去,传留后世⑷ 接近,快要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是爲切頁碼第456頁,第24字續丁孫
𡍮
異體垂、𡸁
遠邊也。从土𠂹聲。
附注《玉篇・土部》:「𡍮,《說文》垂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六反切是吹反頁碼第1073頁,第5行,第1字述
逺邊也。從土𠂹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是爲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2771頁,第2字許惟賢第1205頁,第1字
遠邊也。
段注辵部曰:邊者,行𡍮崖也。𡍮者,遠邊也。崖者,高邊也。邊本謂行於𡍮崖。因之𡍮崖有遠邊高邊之偁。厓有山邊之偁矣。《逍遙游》。翼若𡍮天之雲。崔云:𡍮猶邊也。其大如天一面雲也。《漢書》。千金之子,坐不𡍮堂。謂坐不於堂之邊也。𡍮本謂遠邊。引申之,凡邊皆曰𡍮。俗書邊𡍮字作𨼦。乃由用𡍮爲𠂹。不得不用𨼦爲𡍮矣。《𨸏部》曰:𨼦,危也。則無邊義。
从土。𠂹聲。
段注是爲切。古音在十七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邊垂。垂下當作𠂹。
遠邊也。邊垂。𠂹下。
邊垂。下𠂹。
白话解释
垂,偏远边疆。字形采用“土”作边旁,“”是声旁。
字形解说
金文〈王作?姬鼎〉「垂」字作「(?)」,下不從土;戰國文字作
、
,下並從土,如〈二十九年高都令劍〉工師之名「垂」作「
」。篆文「垂」有兩形,一類作?,下不從土,《說文‧?部》:「?,艸木華葉?,象形。」像草木花葉下垂之形,含有「下垂」的意思。一類下從「土」作垂,「?」本「垂」之初文,後引申為邊疆之義,轉注為從「土」、「?」聲的「垂」,保留其「下垂」之本義。《說文‧土部》:「垂,遠邊也。从土、?聲。」指邊疆,是「陲」字初文,後來引申為下垂、懸掛等義,轉注為從「阜」、「垂」聲的「陲」,保留「遠邊」之本義。「垂」從土、?聲,表示與土地邊際相關;從垂,表示音讀,兼表「僻遠」之義,本義為僻遠邊境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臺灣標準字作「垂」,規範字作「垂」。
垂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905頁,第7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166頁,第7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867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608頁,第2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543頁,第5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2015頁,第2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3373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6757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887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61頁,第20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584頁,第7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4813頁,第2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3313頁【補遺】第18003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998頁,第3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206頁【崇文】第4821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992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570頁,第11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十冊,第300頁,第2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1257頁,第5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