𡅦字概述
〔𡅦〕字部首是口部,总笔画是22画。
〔𡅦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壴、𪠲、咎”。
〔𡅦〕字仓颉码是GEHYR,五笔是FKUK,郑码是BJIJ。
〔𡅦〕字的UNICODE是U+21166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35526,UTF-32:00021166,UTF-8:F0 A1 85 A6。
〔𡅦〕字异体字是鼛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𡅦”,请参考“鼛”字。
卷别 :正文・亥集下 部首:鼓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658頁,第10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526頁,第3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529頁,第5字
音《唐韻》:古勞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居勞切;《正韻》:姑勞切,𡘋音高。《說文》:大鼓也。《廣韻》:役事車鼓,長丈二尺。《周禮・地官・鼓人》:以鼛鼓鼓役事。《詩・大雅》:鼛鼓弗勝。
义又,本作臯。《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》:爲臯鼓,長尋有四尺。
音又,叶居尤切,音鳩。《詩・小雅》:鼓鐘伐鼛,淮有三洲。
注解
〔鼛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下,康熙部首是鼓部。
〔鼛〕字拼音是gāo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鼓、咎。
〔鼛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gāo] ⑴ 古代有事时用来召集人的一种大鼓:“以~鼓鼓役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