㓕字详情

𭗱

冫部

12画

10

14画 (滅)

左右结构

IMIHF

TDAU

33150

U 34D5

UDGT 86 、 UDGO 98

㓕字概述

〔㓕〕字部首是冫部,总笔画是12画

〔㓕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冫、烕”。

〔㓕〕字仓颉码是IMIHF,五笔是UDGT86,UDGO98,四角号码是33150,郑码是TDAU

〔㓕〕字的UNICODE是U+34D5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A,10进制: 13525,UTF-32:000034D5,UTF-8:E3 93 95。

〔㓕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基本释义

同“”。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530頁,第4

同文書局本: 第642頁,第1

標點整理本: 第589頁,第22

唐韻》:亡列切;《集韻》:莫列切,𡘋音搣。說文》:盡也。周禮・夏官》大司馬,九伐之灋,外內亂,鳥獸行,則滅之。【註】毀其宗廟社稷曰滅。

又,沒也。易・大過》:過涉滅頂。

又,火熄也。書・盤庚》:若火之燎于原,不可嚮邇,其猶可撲滅。

又,《韻補》叶明祕切,音媚。曹植〈夏啓讚〉:大戰于甘,有扈以滅;威振諸侯,元功克乂。

注解

〔滅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

〔滅〕字拼音是miè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烕

〔滅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水,烕( miè )聲。本义是消滅;除盡。

〔滅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miè] ⑴ 火熄⑵ 完,尽,使不存在⑶ 淹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