𠻳字详情

𭗱

𠻳

zuòㄗㄨㄛˋsòuㄙㄡˋ

口部

14画

11

14画 (嗽)

左右结构

RDLK

JFJM

U 20EF3

KGKT

𠻳字概述

𠻳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zuò、sòu),部首是口部,总笔画是14画

𠻳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口、敕”。

𠻳〕字仓颉码是RDLK,五笔是KGKT,郑码是JFJM

𠻳〕字的UNICODE是U+20EF3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34899,UTF-32:00020EF3,UTF-8:F0 A0 BB B3。

𠻳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𠻳

1sòuㄙㄡˋ

基本解释

同“”。

𠻳

2zuòㄗㄨㄛˋ

基本解释

同“”。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𠻳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472頁,第9

同文書局本: 第204頁,第27

標點整理本: 第132頁,第28

廣韻》:蘇奏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先奏切,𡘋音謏。玉篇》:咳嗽也。周禮・天官・疾醫》:冬時有嗽上氣疾。【釋文】西豆反 —— 亦作欶。廣韻》本作瘶。

又,《集韻》:所救切,音瘦 —— 本作漱,盪口也。史記・倉公傳》:日嗽三升。

又,《五音集韻》:桑谷切,音速 —— 吮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所角切;《集韻》:色角切,𡘋音朔。廣韻》本作欶,口噏也。集韻》:吮也。同「嗍」。

注解

〔嗽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

〔嗽〕字拼音是sòu,左中右结构,可拆字为口、欶

〔嗽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sòu] ⑴ 〔咳(ké ㄎㄜˊ)~〕见“咳”1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