𠫻字概述
〔𠫻〕字部首是厶部,总笔画是10画。
〔𠫻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厶、大、凷”。
〔𠫻〕字仓颉码是IKUG,五笔是CDFB,郑码是ZSBZ。
〔𠫻〕字的UNICODE是U+20AFB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33883,UTF-32:00020AFB,UTF-8:F0 A0 AB BB。
〔𠫻〕字异体字是畚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𠫻”,请参考“畚”字。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上 部首:田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816頁,第8字
同文書局本: 第761頁,第6字
標點整理本: 第713頁,第26字
音《廣韻》:布忖切;《正韻》:布袞切,𡘋音本。《廣韻》:草器。《左傳・宣十一年》:稱畚築。【註】畚,盛土器,以草索爲之,筥屬。《周禮・夏官・挈壷氏》:挈畚以令糧。【註】畚,所以盛糧之器。
义又,揚子《方言》:鍫也。江淮南楚之閒謂之臿,沅湘之閒謂之畚,趙魏之閒謂之喿,東齊謂之梩。
注解
〔畚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上,康熙部首是田部。
〔畚〕字拼音是bě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、田。
〔畚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田,弁( biàn )声。本义是用蒲草或竹篾编织的盛物器具。
〔畚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běn] ⑴ běn ㄅㄣˇ 〔~箕〕用木、竹、铁片做成的撮垃圾、粮食等的器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