𠈿字概述
〔𠈿〕字部首是亻部,总笔画是9画。
〔𠈿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亻、凹、又”。
〔𠈿〕字仓颉码是OSUE,五笔是WMMC,郑码是NIAX。
〔𠈿〕字的UNICODE是U+2023F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31647,UTF-32:0002023F,UTF-8:F0 A0 88 BF。
〔𠈿〕字异体字是役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中 部首:人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34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06頁,第4字
標點整理本: 第30頁,第15字
义《韻會》:古文役字。註詳彳部四畫。
注解
〔𠈧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中,康熙部首是人部。
〔𠈧〕字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亻、。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下 部首:彳部
武英殿刻本: 第874頁,第7字
同文書局本: 第365頁,第18字
標點整理本: 第310頁,第32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營隻切,音疫。《說文》:戍邊也。《詩・小雅・采薇・序》:遣戍役以守衞中國。
义又,《玉篇》:使役也。《易・說卦》:致役乎坤。《書・大誥》:予造天役。《周禮・天官・大宰》:田役以馭其衆。
义又,有所求而不止曰役役。《莊子・齊物論》: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。【註】得此不止,復逐於彼,疲役終身也。
义又,凡役使之人曰厮役。《前漢・張耳陳餘傳・贊》:其賔客厮役,皆天下俊桀。
义又,列也。《詩・大雅》:禾役穟穟。【傳】役,列也。【疏】種禾,則使有行列,其苗穟穟然美好也。
义《韻會》或作伇。
注解
〔役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下,康熙部首是彳部。
〔役〕字拼音是y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彳、殳。
〔役〕字造字法是古文作伇。会意。甲骨文字形,象人持殳( shū )击人。本义是服兵役,戍守边疆。
〔役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ì] ⑴ 服兵务,从军⑵ 战事⑶ 服劳力之事⑷ 使唤⑸ 被役使的人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下反切營隻切頁碼第94頁,第18字續丁孫
役
戍邊也。从殳从彳。
鉉注臣鉉等曰:彳,步也。彳亦聲。
𠈧
異體𠈿、伇
古文役从人。
附注段玉裁據《韻會》改「戍邊也」為「戍也」。注云:「殳,所以守也,故其字從殳……彳取巡行之意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六反切與辟反頁碼第254頁,第7行,第1字述
戍邊也。從殳,從彳。
鍇注臣鍇曰:「彳,行也。會意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254頁,第7行,第2字述
古文役從人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下反切營隻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478頁,第3字許惟賢第214頁,第7字
戍也。
段注依《韵會》訂。戍,守邊也。《司馬法》曰:弓矢圉。殳矛守。戈𢧢助。凡五兵。長以衞短。短以救長。按圉,古禦字。今《周禮》注作圍。誤。殳所以守也。故其字從殳。引伸之義凡事勞皆曰役。又《生民詩》。禾役穟穟。役者,穎之假借。《禾部》兩引詩皆作禾穎。
从殳彳。
段注彳取巡行之意。營隻切。十六部。
古文役。从人。
段注與戍從人持戈同意。
白话解释
役,戍守边疆。字形采用“殳、彳”会义。,这是古文写法的“役”,采用“人”作边旁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字形從人、從殳();殳為武器。字形正像持殳以驅人的樣子。戰國文字持殳之形改作「
」,而且將「人」改作「辵」,辵為行走,更顯見「驅使」之意。篆文則據戰國文字省改從彳、從殳;《說文》另收有古文「
」,從人,則與甲文同意。隸書、楷書皆據篆文而構形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
役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186頁,第12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257頁,第8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204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126頁,第4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120頁,第1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426頁,第5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729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1707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620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75頁,第22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125頁,第7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930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3574頁【補遺】第16532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2151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254頁【崇文】第1013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361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230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三冊,第566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325頁,第1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