𠅢字详情

𭗱

𠅢

亠部

11画

9

10画 (亳)

上下结构

YBHP

SKMH

U 20162

YJFA

𠅢字概述

𠅢〕字部首是亠部,总笔画是11画

𠅢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亠、口、冖、乇”。

𠅢〕字仓颉码是YBHP,五笔是YJFA,郑码是SKMH

𠅢〕字的UNICODE是U+20162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,10进制: 131426,UTF-32:00020162,UTF-8:F0 A0 85 A2。

𠅢〕字异体字是

汉字解释

基本释义

𠅢

同“”。

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中没收录字头“𠅢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上 部首:亠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90頁,第6

同文書局本: 第89頁,第9

標點整理本: 第14頁,第9

唐韻》:旁各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白各切,𡘋音泊 —— 商湯所都。契封商,湯始居亳。皇甫謐曰:梁國有三亳。南亳在穀熟。卽湯都。北亳在蒙,卽景亳。湯所受命地偃師爲西亳,卽盤庚所徙。通雅》:宋州穀熟縣卽歸德之考城縣。考城今有亳越,有大蒙,小蒙。章本淸云:湯遷南亳,卽歸德府。亳一作薄。荀子・議兵篇》:古者湯以薄。【註】與亳同。前漢・地理志》:山陽郡有薄縣。【註】湯居亳。說文》:亳,京兆杜陵亭名。則又一亳也。又,《書・立政》:三亳阪尹。【傳】與皇甫說同。孔安國云:亳人歸文王者三所,爲之立監,故爲三亳。

又,《廣韻》:亳國名。春秋陳地,漢爲沛之譙縣,晉爲南兗州,後周爲亳州。

注解

〔亳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上,康熙部首是亠部

〔亳〕字拼音是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󰊟、乇

〔亳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bó] ⑴ 〔~州〕地名,在安徽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