杖字概述
〔杖〕字拼音是(zhàng),部首是木部,总笔画是7画。
〔杖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木、丈”,五行属木。
〔杖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木,丈声。本义是执;持。
〔杖〕字仓颉码是DJK,五笔是SDYY,四角号码是45900,郑码是FAOS,中文电码是2627,区位码是5340。
〔杖〕字的UNICODE是U+6756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6454,UTF-32:00006756,UTF-8:E6 9D 96。
〔杖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683,属次常用字。
〔杖〕字异体字是丈、杖、𨥅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中 部首:木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225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512頁,第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457頁,第20字
音《唐韻》:直兩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雉兩切;《正韻》:呈兩切,𡘋音杖。《說文》:所以扶行也。《禮・曲禮》:大夫七十而致仕,賜之几杖㊟〔「大夫七十而致仕」下有「若不得謝」四字,「賜之几杖」上有「則必」二字,原文作「大夫七十而致事,若不得謝,則必賜之几杖」〕。又,〈王制〉:五十杖於家,六十杖於鄕,七十杖於國,八十杖於朝。
义又,《禮・喪服小記》:父喪,苴杖竹也;母喪,削杖桐也。
义又,木梃也。《家語》:舜事瞽瞍,小棰則待過,大杖則逃走。
义又,《方言》:矜謂之杖,謂戈戟柄也。《呂覽・貴己篇》:操杖以戰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草》:虎杖,荼也。
音又,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直亮切,丈去聲 —— 持也。與仗同。《書・牧誓》:王左杖黃鉞。
义又,憑倚也。《左傳・襄八年》:杖信以待晉。
卷目:考證・辰集中 部首:木部
愛日堂藏本: 第279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50頁,第17字
《禮・曲禮》大夫七十而致仕,賜之几杖。
謹照原文,賜之上增若不得謝則必六字。
《爾雅・釋草》虎杖,荼也。
謹照原文改蒤虎杖。
注解
〔杖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杖〕字拼音是zhà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丈。
〔杖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木,丈声。本义是执;持。
〔杖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hàng] ⑴ 扶着走路的棍子⑵ 泛指棍棒⑶ 古代刑罚之一,用棍打⑷ 古同“仗”,恃,凭倚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直兩切頁碼第191頁,第2字續丁孫
杖
持也。从木丈聲。
鉉注臣鉉等曰:今俗別作仗,非是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一反切直向反頁碼第484頁,第2行,第2字述
持也。從木丈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直兩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1051頁,第1字許惟賢第463頁,第2字
持也。
段注杖持曡韵。凡可持及人持之皆曰杖。喪杖,齒杖,兵杖皆是也。兵杖字俗作仗。非。鬥下云:兵杖在後。欑下云:積竹杖。可證。
從木。丈聲。
段注直兩切。十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持也。仗,俗字杖。杖、持雙聲。
杖、持雙聲,非疊韻,段誤。
持也。俗作仗,非。
白话解释
杖,持杖。字形采用“木”作边旁,“丈”是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從木、丈聲,隸書、楷聲構形相同。「木」為樹木,作為形符,表示義與樹有關;「丈」為十尺,於此僅作不示義的聲符,表示音讀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杖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376頁,第15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488頁,第8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377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243頁,第3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235頁,第20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835頁,第5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1470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3180頁,第2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1232頁,第3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149頁,第12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241頁,第9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1938頁,第2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6121頁【補遺】第16904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3592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505頁【崇文】第2017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764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250頁,第3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五冊,第925頁,第2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587頁,第7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