丈字概述
〔丈〕字拼音是(zhàng),部首是一部,总笔画是3画,是独体字。
〔丈〕字是独体字,五行属火。
〔丈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小篆字形。从又( 手 )持“十”。十,十尺。本义是长度单位,十尺。
〔丈〕字仓颉码是JK,五笔是DYI,四角号码是50000,郑码是AOS,中文电码是0004,区位码是5341。
〔丈〕字的UNICODE是U+4E08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19976,UTF-32:00004E08,UTF-8:E4 B8 88。
〔丈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033,属常用字。
〔丈〕字异体字是杖、𠀋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上 部首:一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58頁,第7字
同文書局本: 第76頁,第4字
標點整理本: 第2頁,第4字
音《唐韻》:直兩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雉兩切;《正韻》:呈兩切,𡘋長上聲 —— 十尺曰丈。《前漢・律歷志》:十分爲寸,十寸爲尺,十尺爲丈,十丈爲引。又,《左傳・昭二十三年》:以令役於諸侯,屬役賦丈。【疏】屬聚下役,課賦尺丈。【又】〈哀元年〉:廣丈高倍。【註】壘厚一丈,高二万。又,《禮・曲禮》:若非飮食之客,則布席,席閒函丈。【註】函,容也。
义又,長老之稱。《易・師卦》:師貞,丈人,吉。又,朋友尊稱。《長編》:富鄭公稱范文正公曰范十二丈。
义又,釋氏所居曰方丈。杜甫詩:方丈渾連水。
义又,杜甫詩:百丈牽來上瀨船。【註】百丈,牽船筏也。
义《說文》从又持十。俗加點,非。《正譌》:丈借爲扶行之杖,老人持杖,故曰丈人。別作杖,通。
卷目:考證・子集上 部首:一部
愛日堂藏本: 第13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37頁,第1字
《左傳・昭二十三年》以令役於諸侯,屬役賦丈。
謹照原文二十三年改三十二年。
《杜甫詩》百丈牽來上瀨船。
謹照原文牽來改誰家。
〔註〕百丈,牽船筏也。
謹照原註筏改篾。
注解
〔丈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上,康熙部首是一部。
〔丈〕字拼音是zhàng,独体字。
〔丈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小篆字形。从又( 手 )持“十”。十,十尺。本义是长度单位,十尺。
〔丈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hàng] ⑴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,十尺⑵ 测量长度和面积⑶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直兩切頁碼第68頁,第4字續丁孫
丈
十尺也。从又持十。
附注奚世榦校案:「丈,當是杖之本字。从又,象持杖形,非九、十之十字也。」邵瑛羣經正字:「蓋隸變為支,故不得不變支為丈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五反切直敞反頁碼第191頁,第7行,第1字述
十尺也。從手,持十。
鍇注臣鍇曰:「孔子云『禹聲爲律,身爲度』,故從手。《漢書・律厤志》:『竹爲引,一引一丈。』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上反切直㒳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353頁,第1字許惟賢第159頁,第2字
十尺也。从又持十。
段注《夫部》曰:周制八寸爲尺。十尺爲丈。人長八尺。故曰丈夫。然則伸臂一尋。周之丈也。故从又持十。直㒳切。十部。
白话解释
丈,十尺的长度。字形采用“又”作边旁,像一手持“十”进行丈量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戰國文字字形由「十」和「又」構成。「十」義是記數,「又」義是右手,引申為長度之名,即十寸的長度。「十」、「又」二者相合,可會出十尺為丈之義。篆文沿之,無所更易。隸書下體變作二筆相交,楷書沿之而定體。以上諸形,由「十」、「又」二字構成,又和十、又二字沒聲音關係,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
丈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135頁,第4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92頁,第3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156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92頁,第1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87頁,第1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300頁,第2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516頁,第1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1238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449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55頁,第6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92頁,第4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688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2875頁【補遺】第16420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3592頁,第1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88頁【崇文】第749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263頁 |
| 17 | 古字詁林 | 第二冊,第695頁,第1字 |
| 18 | 古字釋要 | 第244頁,第1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