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字概述
〔了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(liǎo、le),部首是乛部,总笔画是2画,是独体字。
〔了〕字是独体字,五行属火。
〔了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从子,无臂。小篆字象婴儿束其两臂形。初生的婴儿,往往束其两臂而裹之。本义是束婴儿两臂。
〔了〕字仓颉码是NN,五笔是BNH,四角号码是17207,郑码是Y,中文电码是0055,区位码是3343。
〔了〕字的UNICODE是U+4E86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0102,UTF-32:00004E86,UTF-8:E4 BA 86。
〔了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0017,属常用字。
〔了〕字异体字是瞭、了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上 部首:亅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80頁,第1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85頁,第1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0頁,第27字
音《唐韻》:盧鳥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郎鳥切;《正韻》:盧皎切,𡘋聊上聲。《增韻》:決也。《廣韻》:慧也,曉解也。《後漢・孔融傳》:融年十二聰慧。陳煒曰:小而了了,大未必奇。又,《宋書・戴法興傳》:彭城王覓一了了令史,得法興,使爲之。
义又,訖也,畢也。《晉書・傅毅傳》:天下大器,非可稍了,而相觀每事欲了;生子癡,了官事,官事未易了也。杜甫詩:岱宗夫如何,齊魯靑未了。
义又,揚子《方言》:了,快也。秦曰了。
义又,秦吉了,鳥名。《仇池筆記注》:似鸚鵡,腦有肉冠,能言笑。
注解
〔了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上,康熙部首是亅部。
〔了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liǎo、le,独体字。
〔了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从子,无臂。小篆字象婴儿束其两臂形。初生的婴儿,往往束其两臂而裹之。本义是束婴儿两臂。
〔了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iǎo] ⑴ 明白,知道⑵ 完结,结束⑶ 在动词后,与“不”、“得”连用,表示可能或不可能⑷ 与“得”、“不得”前后连用,表示异乎寻常或情况严重㈡ [le] ⑴ 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,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⑵ 助词,用在句子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,表示变化,表示出现新的情况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盧鳥切頁碼第490頁,第11字續丁孫
了
尦也。从子無臂。象形。凡了之屬皆从了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八反切吕曉反頁碼第1142頁,第2行,第1字述
尦也。從子無臂,象形。凡了之屬,皆從了。
鍇注臣鍇曰:「尦音鳥,㫄無輔了尦然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盧鳥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2972頁,第2字許惟賢第1290頁,第9字
尦也。
段注尦,行脛相交也。牛行腳相交爲尦。凡物二股或一股結糾紾縳不直伸者,曰了戾。《方言》。軫,戾也。郭注。相了戻也。《淮南・原道訓》注,楊倞《荀卿》注,王砅《素問》注,段成式《酉陽雜組》及諸書皆有了戾字。而或妄改之。《方言》曰:佻,縣也。郭注。了佻,縣物皃。丁小反。按他書引皆作了𠄏。亦卽許之了尦也。叚借爲憭悟字。
从子無臂。象形。
段注象其足了戾之形。盧鳥切。二部。
凡了之屬皆从了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子在胞中,從背視之,如無手也。
手交,自後望之形也。了,在胞手交之形;巳在胞中象足交形。正相反也。大約了、已為一字,之蕭韻近,故已了曰了,亦曰已。
蓋子在腹中之形,自後觀之則無手,自前觀之則臂尥戾。
子在胞中,從背視之如無手也。
白话解释
了,行走时腿脚相交。字形以“子”字作基础,省去“子”的两臂形状。象形。所有与了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了”作边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作,從子而省去二臂(「子」像幼兒在襁褓中,上像其首,中像其身軀及二臂,下像其足),表示人失去二臂。隸書承自篆文;楷書沿之,下筆鉤起而定體。在六書中屬於省體象形。
了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971頁,第12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1248頁,第6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929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652頁,第13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584頁,第7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2167頁,第1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3602頁,第3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7239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3086頁,第1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388頁,第16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626頁,第9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5156頁,第1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14196頁【補遺】第18139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1251頁,第2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1295頁【崇文】第5177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2135頁 |
| 17 | 說文新證 | 第972頁,第2字 |
| 18 | 章授筆記 | 第611頁,第7字 |
| 19 | 古字詁林 | 第十冊,第1096頁,第1字 |
| 20 | 古字釋要 | 第1356頁,第2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