寥字详情

liáoㄌㄧㄠˊ
一级汉字次常用字通用字

宀部

14画

11

14画 (寥)

上下结构

形声字

JSMH

WDOP

30202

1394

3340

U 5BE5

PNWE

点、点、横撇/横钩、横折、点、提、横折、点、提、撇、捺、撇、撇、撇

寥字概述

〔寥〕字拼音是(liáo),部首是宀部,总笔画是14画

〔寥〕字是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“宀、翏”,五行属火。

〔寥〕字造字法是本作廫。形声。从宀( mián )。本义是空虚;寂静。

〔寥〕字仓颉码是JSMH,五笔是PNWE,四角号码是30202,郑码是WDOP,中文电码是1394,区位码是3340

〔寥〕字的UNICODE是U+5BE5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3525,UTF-32:00005BE5,UTF-8:E5 AF A5。

〔寥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一级字表中,序号3176,属次常用字

〔寥〕字异体字是𡪹𡫝𡽐𡽟𡽦𥧯𥨞

汉字解释

liáoㄌㄧㄠˊ

基本解释

稀少。~~无几。~落(稀少,冷落,如“疏星~~”)。~若晨星。
静寂,空虚。寂~。~廓(高远空旷)。

详细解释

动词
假借为“”。凭依;聊赖 rely on上下不相宁,吏民不相寥。——《淮南子·兵略》。按,与国策民无所聊。
形容词
1.本作廫。形声。从宀( mián ),本义:空虚;寂静。
2.同本义。
empty; silent;
廫,空虚也。字亦作寥。 —— 《说文》乃入于寥天。 —— 《庄子·大宗师》犹焦明已翔乎寥廓。 —— 司马相如《难蜀父老》今欲使天下寥廓之上。 —— 《汉书·邹阳传》寂兮寥兮,独立而不改。 —— 《老子》恣心目之寥朗。 —— 孙绰《游天台山赋》
寥朗(空虚明朗);寥天(道教的所谓虚无之境。即太虚);寥廓(空虚);寥然(寂静的样子);寥寥(空寂;孤单);寥阒(寂静);寥天一(清静无为的人入于寂寥,和无形的天合而为一)
3.冷清,冷落,寂寞。
lonely;
寥落悲前事,支离笑此生。 —— 唐· 戴叔伦《除夜宿石头驿》
寥萧;寥落(荒凉冷落);寥寞(冷清;孤单)
4.辽阔;空旷 。
vast; broad;
寥宇(广阔的天空);寥汉(辽阔的天空);寥泬(开阔清朗);寥廓(宽广空阔;又形容度量的远大)
5.稀少,稀稀拉拉。
few; scanty;
晓星正寥落。 —— 谢元暉《京路夜发诗》
寥梢(亦作“寥稍”。稀少);寥寥(形容数量很少)
6.深远。
profound and lasting;
寥,深也。 —— 《广雅》
寥邈(高远;遥远)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上 部首:宀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687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291頁,第2

標點整理本: 第228頁,第14

廣韻》:落蕭切;《集韻》:力交切;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憐蕭切,𡘋音聊。說文》:空虛也。玉篇》:寂也、廓也。莊子・大宗師》:吾聞之𤣥冥,𤣥冥聞之參寥。【註】莊子僞立此名。楚辭・九辯》:寂寥兮收潦而水淸。又,〈遠遊〉:下崢嶸而無地兮,上寥廓而無天。

又,《廣韻》:郎擊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郎狄切,𡘋音歷 —— 義同。

集韻》本作廫。

注解

〔寥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上,康熙部首是宀部

〔寥〕字拼音是liáo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宀、翏

〔寥〕字造字法是本作廫。形声。从宀( mián )。本义是空虚;寂静。

〔寥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liáo] ⑴ 稀少⑵ 静寂,空虚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中没收录字头“”,请参考“”字。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九下反切洛蕭切頁碼309頁,第31

異體

廫空虛也。从广膠聲。

鉉注臣鉉等曰:今別作寥,非是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八反切梨桃反頁碼770頁,第4行,第1

廫空虚也。從广膠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九下反切洛蕭切古音第三部頁碼1782頁,第3許惟賢780頁,第1

廫空虛也。从广。膠聲。

段注此今之寥字。洛蕭切。古音在三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與寥同,今寥寥當作廫。

空虚也。寂廫。

廫,寂廫。

廫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611頁,第3字
2陳昌治本第772頁,第7字
3黃侃手批第590頁
4說文校箋第396頁,第4字
5說文考正第371頁,第13字
6說文今釋第1336頁,第5字
7說文約注第2283頁,第4字
8說文探原第4604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973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241頁,第28字
11標注說文第384頁,第4字
12說文注箋第3179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9278頁
14通訓定聲第1038頁,第3字
15說文義證第801頁【崇文】第3201頁
16說文句讀第1270頁
17章授筆記第390頁,第6字
18古字詁林第八冊,第291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888頁,第8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