狼字详情
狼
狼字概述
〔狼〕字拼音是(láng),部首是犭部,总笔画是10画。
〔狼〕字是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“犭、良”,五行属火。
〔狼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犬,良声。本义是狼。
〔狼〕字仓颉码是KHIAV,五笔是QTYE86,QTYV98,四角号码是43232,郑码是QMSX,中文电码是3708,区位码是3239。
〔狼〕字的UNICODE是U+72FC,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(基本汉字),10进制: 29436,UTF-32:000072FC,UTF-8:E7 8B BC。
〔狼〕字在《通用规范汉字表》的一级字表中,序号2005,属常用字。
〔狼〕字异体字是狼、𤠸。
相关推荐
汉字解释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下 部首:犬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702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712頁,第2字
標點整理本: 第665頁,第2字
音《唐韻》:魯當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盧當切;《正韻》:魯堂切,𡘋音郎。《說文》:似犬,銳頭,白頰,高前廣後。从犬,良聲。《𡌨雅》:狼大如狗,靑色,作聲諸竅皆沸,善逐獸。里語曰:狼卜食。狼將遠逐食,必先倒立以卜所向,故獵師遇狼輒喜;狼之所嚮,獸之所在也,其靈智如此。古之烽火用狼糞,取其煙直而聚,雖風吹之不斜。《爾雅・釋獸》:狼,牡貛、牝狼。【註】牡名貛,牝名狼,辨狼之種類也。《詩・齊風》:竝驅從兩狼兮。《周禮・天官・獸人》:冬獻狼。【註】狼膏聚,聚則溫。
义又,狼藉。《孟子》:樂歲粒米狼戾。【註】狼戾,猶狼藉也。又,《周禮・秋官》:條狼氏。【註】條,當爲滌器之滌;狼,狼扈道上。【疏】狼,狼扈道上者,謂不蠲之物在道,猶今言狼藉也。
义又,星名。《史記・天官書》:東有大星曰狼,狼角變色,多盜賊。又,〈律書〉:西至於狼。狼者,言萬物可度量,斷萬物,故曰狼。
义又,杜篤〈論都賦〉:寥狼邛、莋。【註】寥狼,猶擥擾也。
义又,地名。《左傳・文九年》:楚子師於狼淵以伐鄭。《史記・秦本紀》:白起攻趙,取代光狼城。又,白狼縣,屬右北平郡;臯狼縣,屬西河郡。皆見《前漢・地理志》。
义又,《後漢・明帝紀》:西南夷白狼:、動黏諸種,前後慕義貢獻。
义又,草名。《爾雅・釋草》:孟,狼尾。【註】似茅,今人亦以覆屋。
义又,姓。《左傳・文二年》:狼瞫取戈以斬囚。
音又,《集韻》:里黨切,音朗 —— 狼犺,獸名,似猴。
音又,郁狼,漢侯國。韋昭曰:屬魯。狼音盧黨反。見《史記・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》。
音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郎宕切,音浪 —— 博狼,地名,在陽武。《前漢・張良傳》:秦皇帝東遊,至博狼沙中〔註〕師古曰:狼,音浪。〇【按】《史記》本作浪。
注解
〔狼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下,康熙部首是犬部。
〔狼〕字拼音是lá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犭、良。
〔狼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犬,良声。本义是狼。
〔狼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áng] ⑴ 哺乳动物,形状很像狗,性残忍而贪婪,昼伏夜出,能伤害人畜。毛皮可制衣褥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上反切魯當切頁碼第331頁,第18字續丁孫
狼
似犬,銳頭,白頰,高前,廣後。从犬良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九反切勒當反頁碼第812頁,第5行,第1字述
似犬,銳頭頰,高前後廣。從犬良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上反切魯當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1908頁,第1字許惟賢第833頁,第4字
佀犬。銳頭白頰。高歬廣後。
段注詳其狀可識別也。《毛傳》曰:狼,獸名。《釋獸》曰:狼,牡貛。許謂貛卽貒。
从犬,良聲。
段注魯當切。十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狼善反顧,故引申不正曰狼戾、曰狼藉。
狼善反嚙(顧?),故引申不正曰狼戾、曰狼藉。
狼善反嚙,故引申不正曰狼戾、曰狼藉。
白话解释
狼,形似犬,尖锐的头,白色的颊,高耸的部前,开阔的后部。字形采用“犬”作边旁,“良”是声旁
字形解说
自甲骨文至楷書,字形結構皆為從犬、良聲。「犬」為狗,作為形符,表示義與犬有關;「良」為善,於此僅作不示義的聲符,表示音讀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狼字的相关索引
| # | 书籍 | 索引 |
|---|---|---|
| 1 | 汲古閣本 | 第652頁,第11字 |
| 2 | 陳昌治本 | 第825頁,第3字 |
| 3 | 黃侃手批 | 第629頁 |
| 4 | 說文校箋 | 第423頁,第4字 |
| 5 | 說文考正 | 第393頁,第9字 |
| 6 | 說文今釋 | 第1422頁,第1字 |
| 7 | 說文約注 | 第2430頁,第2字 |
| 8 | 說文探原 | 第4867頁,第1字 |
| 9 | 說文集注 | 第2095頁,第2字 |
| 10 | 說文標整 | 第258頁,第27字 |
| 11 | 標注說文 | 第409頁,第13字 |
| 12 | 說文注箋 | 第3397頁,第2字 |
| 13 | 說文詁林 | 第9820頁【補遺】第17495頁 |
| 14 | 通訓定聲 | 第3649頁,第4字 |
| 15 | 說文義證 | 第851頁【崇文】第3401頁 |
| 16 | 說文句讀 | 第1363頁 |
| 17 | 章授筆記 | 第410頁,第2字 |
| 18 | 古字詁林 | 第八冊,第619頁,第1字 |
| 19 | 古字釋要 | 第938頁,第4字 |